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 来源:中国民族报
- 2015-11-27
11月22日,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召开。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巴莫阿依,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副司长温军出席研讨会并致辞。
巴莫阿依表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千百年来少数民族繁衍生息的聚落家园。各具特色的村寨凝结了各民族历史的记忆,传承着民族文化的根脉,蕴含着民族精神的基因。然而,在急剧变迁的社会进程中,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日渐凋零”。2009年,国家民委联合财政部率先启动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经过6年的努力,曾几何时被遗忘的历史记忆又重拾传承,被淡化的乡土文化活动又逐渐活跃。富有民族特色和乡土韵味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得到了相当规模的保护和发展。被忽视遗忘的民居古楼,又赢得了人们的青睐。已渐渐远离的乡愁乡情乡趣,正在逐步回归。
温军在致辞中指出,“十二五”以来,国家民委联合财政部开展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编制实施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重点从保护特色民居、培育特色产业、传承特色文化、改善特色环境和促进民族团结这五个方面入手,加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截至2015年,全国已组织实施了1000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试点项目,直接受益群众达数十万人,涉及40多个少数民族,地域上覆盖了大多数民族地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政治效益。目前,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已组织调研、着手编写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的“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期间,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的引领下,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这项工作将成为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众生活、弘扬民族文化、巩固民族团结的具体行动,成为民族地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
据悉,此次研讨会是中央民族干部学院于11月16日至23日举办的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专题研讨班的教学内容之一。研讨班的学员有来自11个省、自治区的民族工作部门分管特色村镇建设的干部和特色村镇的代表共51人。这是中央民族干部学院首次在培训班的教学环节设置学术研讨会。研讨会邀请了有关领导出席指导、专家学者交流发言、典型村寨代表现身说法,旨在搭建一个平台,深入总结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并开放地探索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的新途径、新举措,广泛交流编制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思路和想法。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与研讨班学员们围绕“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与对策建议”开展了研讨。中央民族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教授苍铭以“西江经验”为例,向学员们讲述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筑风貌的保护措施;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副秘书长杨东生,讲述了民族地区村寨建设规划中需注意的问题;北京建筑大学教授范霄鹏结合专业特点,讲述了特色村镇保护的策划与规划;中国民族报社《理论周刊》主编王彦龙立足宣传角度,以该报社推出的系列民族特色村寨电子杂志为例,分享了“找出少数民族村镇特色美”的意义与做法;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民宗局局长吴咏梅、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民宗局局长乐琴,分别结合实际工作,与大家分享了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的操作经验。
会议就打造建设更多更好更美的少数民族特色村镇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抓好调查。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建议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十三五”建设项目摸底调查,尽快摸清家底,掌握突出短板,明确建设重点,进行资金测算,积极争取支持。二是抓好规划。按照“突出重点、体现特色”的原则编制实施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工作任务,推进工程实施,完善政策措施,确保如期完成规划目标任务。三是抓好研究。按照“重理论、重经验、重方法”的原则,建议重视开展国内外有关理论、经验、方法与模式研究,为做好特色村镇建设工作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和新举措,推动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