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豹:从大佬小弟到巨头盟友
- 来源:钛媒体
- 2015-11-19
2010年,傅盛32岁,第一次去美国,英语不好,差点过不了海关。
当时,可牛、金山业绩难孚预期,打击如同断崖,傅盛是去硅谷取经。太平洋那边,新星是Facebook,是Twitter。
彼时极度苦闷的傅盛也许没想到,有一天,猎豹移动能在美国上市,而当初仰望的巨头公司,如今成为了谈判桌两端的重要盟友。
根据猎豹11月17日发布的最新财报,其季度收入首次超过10亿大关,而下载量更是达到惊人的19.42亿,逼近Facebook,甚至超越了BAT,但是在巨头环伺的全球化市场,猎豹移动却似乎只有伙伴,没有仇敌?这仅仅是心态的变化,还是全新的思维模式和产品定位使然?
从“小弟”到巨头盟友
和巨头在一起,路径有两种,要么成为巨头大佬们的小弟,被保护,同时成为其打手和工具。要么提高自身实力,成为平起平坐的盟友。
傅盛和金山,一度也被贴上第一种标签。傅盛的可牛和金山合并之后,受到360压制,巨头环伺之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和拥有海量用户的腾讯结盟,几乎是金山彼时唯一的活路,这是傅盛的精明之处,但后来也多少给傅盛带来了屈辱,对手一直讽刺傅盛是“腾讯的铁裤衩”。
对于当时的金山来说来说,拥有共同敌人360的腾讯,是保护伞,是救命稻草。但是对于腾讯来说,彼时实力悬殊过远的金山,是N分之一,是钳制宿敌360的棋子,3Q大战时的盟约,是为了救火救急,只管一时,管不了一世。而且,意识到安全重要性的腾讯,会不会亲自插手?
这种担心没错,腾讯后来确实做了腾讯手机管家,马化腾说,这是国防,不做不行,握自己手里最踏实。
其次,就算利益不冲突,乖乖当马前卒也没前途,马前卒可以被利用,可以被记功受赏,也可以被随时弃用,这个道理,傅盛懂,程维也懂。当初,滴滴和快的分别被视为大佬腾讯和阿里的小弟,疲于打仗,钱烧了不少,估值上不去,所以,程维才要和快的合并,才要独立,合并之后,就成为了强大的第三极力量,得到阿里和腾讯的资源反而没减少。
这就像冷战时期,苏俄对垒,所以中国才要拉拢亚非拉,成立第三世界联盟,扩大自己话语权,借此摆脱控制一样。
现在,Facebook和谷歌拉拢猎豹,主动给猎豹点赞,争相邀请傅盛为其站台也是同样道理。在商场,友谊背后其实是实力和利益,盟友的质量和数量,和企业实力成正比,成绩好才能坐到巨头的谈判桌前。实力越大,话语权越大,斡旋空间就大。
因为猎豹用户量足够大,俩巨头要在移动端变现,就不舍得忽视下载量全球排名第二的猎豹。在BAT的结盟运动中,其盟友优先考虑国内公司,因为,中国才是他们的主战场。而猎豹的主战场在全球,其盟友中不乏海外巨头。
猎豹的第一大海外盟友是Facebook,双方是一种共赢共生关系。
先看用户量:在全球Goole Play应用市场下载量排名中,Facebook第一,猎豹移动第二。其次,双方都是全球化公司,Facebook要连接全球,猎豹移动全球移动应用总安装量已达到19.42亿,月度活跃用户5.67亿。第三,双方都在发力移动端:Facebook移动端的收入占比为78%,猎豹移动收入占比近七成。第四,双方收入模式相似。奉行免费原则的猎豹,和谷歌、Facebook一样,收入主要来源都是卖广告。
惺惺相惜的背后,猎豹已是Facebook移动广告平台全球第一大合作伙伴,双方的关系,简单来说,基本上就是互相导流,互为对方金主。
对猎豹来说,Facebook首先是流量来源,猎豹核心产品Clean Master(猎豹清理大师,以下简称CM)品牌,在Facebook一共拥有超过2254万粉丝,是中国产品中拥有最多粉丝数的账号。
其次,猎豹通过近20亿的下载量和5亿多的活跃用户,反哺给Facebook流量。
第三,猎豹也是Facebook最大的金主之一,是其移动广告第一大合作伙伴。除了Facebook,猎豹的好友名单还包括谷歌、雅虎、Twitter等。
和巨头合作的重要性在于,安全起家出身的猎豹,其用户粘性不如社交,产品丰富性亟需完善,平台延展效应不如深耕互联网的谷歌、阿里、腾讯等,虽然用户量很大,难免有点势单力薄,和巨头联手,让猎豹更快进入全球化的商业体系。
猎豹启示录
长久的利益联盟,双方必须实力相当,求同存异,互有所求,才能和平相处,共赢共生,猎豹的巨头朋友圈,就是范例。如何从小到大,又让现有巨头无戒心不忌惮?
第一条,边缘创新,单点突破。
傅盛曾经总结过CEO的三大战略之一:破局点。
所谓破局点:首先处于被巨头忽视的边缘地带,同时却是一个有前景的新赛道。
创业公司原本资金资源人力就有限,四处开花不可能成功。金山和最早的360都是四处出击,金山做操作系统、做游戏、做词霸,但是各个领域都是千年老二,后来雷军做小米,切口小到发烧友手机,一战即成。
到处开花,甚至连巨头的成功率也不高,比如,腾讯的拍拍,阿里的来往等。
傅盛这一观点和硅谷知名风险投资家、Facebooke的早期投资人彼得·泰尔的观点类似,彼得说创业要从垄断小市场开始。
第二条,实力是1,关系和资源是后边的0。有实力有产品,才有关系和资源。战鼓猎猎的商场,利益比道德优先,实力比资源更重要。
这一点,估计猎豹的高管深有体会。孕峰撰写的文章透露,当初傅盛指派高管徐鸣和刘新华去硅谷探路,收到的全是打击。
“你们在国内打不过360,就落荒而逃到美国来,更不靠谱。”
但是,一年半后,猎豹上市,用户量攀升,怀疑消散,才能和巨头对坐到谈判桌前。现在,猎豹的近20亿下载量,移动端5.67亿月度活跃用户,都是谈判的资本。
实力甚至可以重塑关系,苏宁和阿里原本是宿敌,但是苏宁的互联网转型不力,所以后来主动和电商巨头阿里修好,因为后者需要阿里。
第三条,创业公司不要和巨头正面冲突。
猎豹为什么能交到这么多巨头盟友?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双方利益互补,不冲突,定位有区隔。如今猎豹移动的绝对用户量超越了BAT,逼近Facebook,但是不管是BAT还是Facebook,都对猎豹没戒心。
以腾讯为例,3Q大战时,腾讯主动伸来橄榄枝。随后,腾讯开始力推手机管家业务,和猎豹形成了正面竞争关系,前有360缠斗,旁有盟友抢食,猎豹的日子很难过。
但是接下来,猎豹移动主动发力海外市场,双方业务区域不同,用户差异,利益不冲突,腾讯就没了戒心。
相反,双方关系还进了一步。去年猎豹上市时,腾讯追加认购了2千万美元的股份。一周前,腾讯宣布,2015年度在猎豹移动平台的推广费用上限,从人民币2.5亿元调高至人民币3.4亿元。而2015年前9个月,腾讯在猎豹移动的推广费用就高达2.11亿元。
定位区隔,还大大增加了利益互换的可能。腾讯之所以需要猎豹,是因为猎豹的全球优质自有流量,腾讯不具备。而且,腾讯也可以通过猎豹来学习Facebook的广告模型和技术,并最终帮助其实现商业模式升级。
第四,不要为了颠覆而颠覆。
当初来到金山,傅盛对标的是360,一心要超越360,如果要超越谁颠覆谁,基本上说明你的思维框架和巨头还是一样,而且因为实力上资金上资源上和巨头有差距,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傅盛当初在金山,虽在安全上时有创新,但是每次创新出来一两周,立刻被360抄袭,最初傅盛很委屈,但是后来他想通了:“人家为什么不模仿你。不要讲道德,你是领先者也会这么干。你不去做?你是疯了吗?你对得起股东、员工和家里人吗?你一定要做的,这和道德无关,这就是方法。你就干瞪眼没有办法,发两篇文章说他又抄我了,他们太不仁义了,后来发现不对,我不够牛,够牛就不这么想了。”
与其如此,不如进入一个增量市场,用新的增量来搭建自己的防火墙。
彼得·泰尔有一个观点就是强调合作共赢,他认为,Airbnb让现有主体收益,给他们带来了收益,所以比Uber更有价值,他甚至认为后者是最不道德的公司,因为后者压榨了现有利益主体(比如出租车司机)的利益。
猎豹应该属于彼得·泰尔喜欢的那种公司,对于海内外的互联网巨头来说,猎豹没威胁,还能带来利益增量。而这个世界是动态变化的,新的增量市场是永远存在的。
所以猎豹能和全球互联网巨头做朋友,实力、战略、格局、人心,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