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迎击收废游击队 新技术打破黑色行业
- 来源:文汇报作者:张懿
- 2015-11-06
两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饮料瓶智能回收机,昨天在上海正式亮相,宣告“互联网+”的触角终于延伸到了废品回收行业。未来一年,这样的回收机将在上海迅速铺开,形成网络,目标是打破收废游击队对饮料瓶的“垄断”。环保人士告诉记者,过去多年,饮料瓶地下回收渠道催生了一个黑色行业,只有靠“互联网+”才能打破这个环保怪圈。
在古北一栋高档写字楼的大堂里,大楼保安和路过的白领好奇地围着这台回收机。看起来,它好像一台大号的自动柜员机(ATM)。投入空饮料瓶,机器会自动扫码识别瓶子的品种、材质、大小,然后将钱款直接支付到投放者的微信钱包(需要先注册)。普通饮料瓶是0.1元,1.25升的大瓶子0.15元。记者试了一下,投瓶后,在手机提示钱款到账的同时,回收机的屏幕上也显示:“您投入的是第16857879个瓶子。”
把将近1700万个饮料瓶送入正规回收渠道,这就是“互联网+收废”模式的主导者、北京盈创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辛苦3年的成绩。此前,该公司主要在北京打造这张回收网络,目前已铺设回收机近2000台。
听起来很了不起?实际上,对京沪等超大城市来说,这还远远不够。有数据显示,在北京,饮料瓶的年消费量约为60亿只,在这个庞大的基数面前,1700万还不到1%。绝大多数瓶子都落入收废游击队之手,流入地下渠道。
普通人很难想到,饮料瓶流入非正规渠道后,其后果将与资源循环利用的本意背道而驰。通常,地下回收点拿到后会用强碱等对瓶子作预处理,随后加工成劣质塑料碎片,转卖给小化纤厂;最终,这些并不怎么干净的纤维可能用来填充毛绒玩具、甚至是被褥。
由于这条地下产业链善于逃脱监管,为压低成本,工厂废水常被直接偷排入河道;也因为逃避了环保责任,比起正规加工厂,他们成本更低,愿意以更高的价格从游击队手里买瓶子。
就这样,多年来,饮料瓶回收渠道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格局,不仅是北京,上海周边也是如此。盈创回收上海团队负责人张磊告诉记者,这次,为了在上海建立正规回收渠道,他在周边省市简单地摸了摸底。与正规的聚酯瓶再生工厂相比,地下作坊数量大得多、成本低得多。
盈创在北京做了3年物联网饮料瓶回收机,之所以到现在才进入上海,他们颇有苦衷。每台回收机成本在数万元,整张网络先期投入巨大。直到今年,他们才刚刚证明了“互联网+收废”模式的商业可行性,实现盈亏平衡,这才有精力向上海拓展。
成立于2008年的盈创,是国内唯一、亚洲最大的食品级再生聚酯(饮料瓶是聚酯材质)生产企业,也是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作为行业龙头,公司发现,必须从饮料瓶回收的最前端开始,利用物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才能打破原有的产业乱象。
昨天,除了古北,盈创还有一台智能回收设备正式入驻浦东。张磊表示,未来一年,他们希望在上海的主要商圈、地铁站、社区、学校等摆放回收机,通过有偿回收的方式,吸引市民将饮料瓶留在正规渠道。由于利润太薄,所以如果选址地的“地主”要收他们租金,那就完全“没得聊了”。
在北京,最初的两年,盈创只推出了500台设备;而后,随着社会认知度越来越高,过去一年,他们的发展速度是1500台,几乎没有支付任何租金。
张磊对上海市民的环保意识评价颇高。昨天,虽然回收机刚落户,但已有年轻白领拿着她过去几周搜集来的饮料瓶前来投放,一天回收的瓶子数量超过30个,远超预期。这给了张磊信心:“即使我们的回收量依然远远比不上收废游击队,但我们有决心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