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五年科技研发支出至少增长7%
- 来源:讯媒
- 2021-03-06
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发表政府工作报告,并做了“十四五”规划的展望,强调要对科技创新尤其是基础研究加大投入。
报告称,中国将在未来五年中将年度研发支出增加7%以上;2021年将基础研究的支出将增加10.6%。2020年中国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增长了10.3%达到2.44万亿元人民币。
为了鼓励企业继续投入研发,政府还将给予研发型企业75%的额外税收减免政策,并提供更方便的贷款模式,将更多资金用于科技创新领域。
2021年基础研究增长10%以上
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上海物理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建宇在听取了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们国家开始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在这次政府的工作报告中,也把对科技的发展和支持提到新的高度,尤其是提出2021年基础研究增长10%以上。”
王建宇表示,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对创新的发展而言,基础研究是核心和关键,国家对基础研究投入的增长,是对科技创新最好的支持。
他还向第一财经记者强调,政府报告中提出扩大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的政策,完善项目和人才评审机制等,以减少科技人员不合理的负担。“这能让科技人员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真正的科技创新中。”王建宇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纵观整个政府工作报告,对科技界以及科技作用的发挥,给予了很大支持,我们深感荣幸,但也感到压力和担子越来越重。”
全球政协委员、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朱同玉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扩大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的政策非常有必要,这能使得原先浪费在程序上的时间用于真正的科研项目,提升效率。”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正在推动首批国家实验室建设,提升关键领域创新能力。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0年末,正在运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52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350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636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212家。全年授予专利权363.9万件,比上年增长40.4%;PCT专利申请受理量7.2万件。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55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28252亿元,比上年增长26.1%。
2020年中国成功完成35次宇航发射,包括嫦娥五号发射成功,首次完成我国月表采样返回;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正式开放运行;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量子计算原型系统“九章”成功研制;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完成万米深潜等。
王建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通过发展科技战略技术,中国有望摆脱对国外“卡脖子”技术的依赖。“现在我们所说的卡脖子技术还主要集中在集成电路、芯片等领域,但我认为高端仪器装备也是很关键的。”王建宇说道,“目前科研使用的绝大多数高端仪器仍是依靠进口,中国的力量比较弱,这可能制约我们下一步的技术发展。”
构建安全稳定的技术供应链体系
在“双循环”政策的引导下,中国正在构建安全、稳定的供应链体系,从而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这些涉及“核心技术”控制的行业包括高铁、通讯电信和动力设备、新能源等。中国承诺在五年内将投入1.4万亿美元,用于包括5G、智能和物联网在制造业的应用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兴技术,减少对外国技术的依赖。
中国还将更加强调“本土创新”,包括技术转让、工业补贴、国家资助、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行业政策值得关注。在基础研究领域,中国将会加大开放技术的投入以及与海外研究中心战略领域的合作,从而取得关键核心领域的发展能力和优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核动力专家于俊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历史证明闭关自守没有出路,只有进行国际合作,才是共同发展的最好解决方案。”
“中国的技术和人才储备现在正在越来越接近全球顶尖水平,中国企业也希望知识产权得到国外的尊重。”纽瑞特医疗科技公司总经理蔡继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深圳君圣泰生物技术公司创始人、CEO刘利平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国内政策、资本、环境人才等因素都十分有利,政府现在将创新提上重要的工作议程,相信中国不久的将来就会诞生世界级的创新型企业。”
从具体的科技领域来看,包括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半导体、量子计算、机器人技术和先进的机械铁路、深海技术以及新材料将成为重点项目和领域,下一阶段将会从政策层面推进在这些领域的商业化、标准化、融资以及贸易。
科大国盾总裁赵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认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科学的前沿技术主要源于西方,现在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性机遇,国家强调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意义深远。中国在新一轮的科技发展中将为全球贡献力量,也将推动未来全球科学技术的融合,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发展态势,而不是技术脱钩、互相卡脖子。”
医疗卫生领域的科技创新也是“十四五”规划中所重点强调的。在此次新冠疫情中,中国展现了疫苗的本土研发实力。在“十四五”规划中,中国承诺将继续开发疫苗应对重大传染病,并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提供紧急应急物资的系统。
“此次新冠疫情防控的中国方案为世界公共卫生做出了贡献,中国疫苗研发已经处于世界第一梯队,彰显了中国的科技创新实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院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外资企业也期待中国的“十四五”规划对创新带来的新机遇。波士顿科学大中华区总裁张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坚持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持续优化外资营商环境,重视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关注人民生活水平和生命健康,这一系列的战略性部署,让包括波士顿科学在内的外资企业备受鼓舞。我们对持续深耕中国市场、加码本土医疗领域的开放创新充满信心,也对中国加速形成双循环互促新格局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