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年轻院士案始末

  • 来源:讯媒
  • 2020-01-02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获得国家级二等奖3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5岁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团队创造了多项世界和中国“第一”,如世界最大的克隆牛、中国第一头克隆猪等,Nature、Genomics等顶级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

这一切荣誉、光环都属于一个人:原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博导李宁。然而,随着贪污3000多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的证实,李宁在2015年1月17日被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取消了院士资格,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被撤销称号的院士,这一切戛然而止。

原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宁

从院士到撤销称号被捕

李宁1962年7月9日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县,他的父母是医疗工作者,从小家境殷实。李宁的智商比较高,学东西很快,爱好在闲暇时间阅读各种资料,从小学开始成绩在班级便一直名列前茅。1978年,中国刚恢复高考,16岁的李宁便考入了现在的江西农业大学。

1992年,李宁获中国农业大学与德国都柏林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学位。在国外的几年,李宁学习到了先进的克隆技术,学成后拒绝了国外的高薪聘请,毅然选择回国发展,一心钻入到奥妙的科研当中。

当时的中国非常缺乏克隆领域的人才,因此李宁得到了国家的充分重视,给予他大量资源,让其成为国内克隆领域的领军人物。李宁也是不负众望,带领团队为中国创造了世界最大克隆牛的奇迹,于2007年成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当时的李宁年仅45岁。

“这么年轻就是院士,肯定取得了不少成就。”中国农业大学一名教授称,平时感觉李宁就很勤勉。据媒体报道,李宁经常晚上不到12点不回家,是七天工作制,白加黑,五加二。在动物转基因克隆研究领域,李宁成功建立了中国动物克隆和生物反应器研制体系,培育了世界上最大的克隆牛和转基因奶牛群体。

李宁的人生和事业本该是一路风顺,可是这一切都在几年后被终结了。李宁不仅是工程院院士,还担任着国家投资200亿元的“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这一“航母级”科研项目的副总工程师,发表了多篇重量级SCI论文,拥有十几项国家专利。

2014年10月11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了中央首轮巡视整改情况,其中包括科技部党组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全文。通报披露,承担“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有关课题的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等被依法批捕。

经有关部门调查,李宁及其博士生张磊,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虚开发票等方式,贪污科研经费约3756.65万元。这无异于是严重的贪污行为,在确定贪污行为的第二年,李宁就坐实了罪名,被剥夺了工程院院士身份。

2015年4月,松原市检察院就李宁案,向松原市中院提起公诉。同年8月20日、21日,此案一审,在吉林省松原市中院连续开庭了两天。

随后,三年多来,该案再无任何进展。

此后,李宁的辩护律师及及其家属,虽然多次申请,对李宁进行取保候审,亦被拒绝。

至今日,李宁,已失去自由,接近5年。

在这五年当中,李宁课题组已经送走了五届毕业生,他亲自带的最后一个学生也在2018年毕业。课题组每年拍毕业照时,正中间总有一把空椅子,那是学生们为李宁保留的。他们一年年地期待,下一年,老师将会回到他们中间。

学生们为李宁保留着合照位置(来源:腾讯新闻)

被捕后 15位院士联名呼吁

即使有罪 也宜尽早依法判决

虽因贪污被捕,也被撤销了院士称号。但李宁时至今日也没有认罪。而李宁的律师,则对他进行了无罪辩护。

律师认为,李宁案的发生与当年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合理密切相关,2014年之前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要求每年年底未用完的经费以及结题后的结余经费都应上交,但由于新一年的课题经费经常出现较长时间的滞后,迫使很多科研人员用假发票等形式将经费留用,以解决来年经费断档期的经费使用问题,否则将导致课题无法继续进行。具体到李宁案中,他为实施科研项目而饲养的那些实验动物群体,都将因科研经费断档,而无法维持养活。

而在2014年之后,中国对于科研经费的管理,已经做出了较大的调整。

2014年3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就规定:“年度剩余资金可以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项目结题后,符合条件的也可留用。

2015年3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曾任中央第十巡视组组长的令狐安,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说,科研经费的违规报销问题都属于“办法规定及制度不合理造成的‘逼良为娼’的现象”。“就是我们说的正门、前门开得不够大,开得不够宽,没办法,人就开后门、邪门了。”他认为,“现在再去处理这些科学家,没有道理。”

2016年7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了《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依法保障和促进科技创新的意见》,明确规定:“为科研机构和科技工作者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对于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不明确、法律政策界限不明、罪与非罪界限不清的,不作为犯罪处理”。“没有徇私舞弊、中饱私囊,或者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不作为犯罪处理。在科研项目实施中突破现有制度,但有利于实现创新预期成果的,应当予以宽容。”

“按照司法‘从旧兼从新’的原则,按照后来的科研经费规定,李宁包括他的博士生、本案第二被告张磊的做法,连违规都谈不上,更遑论涉嫌违法。”律师表示。

这位律师亦谈到,李宁对具体经费操作事宜并不知情,无犯罪故意,不符合贪污罪主观方面构成要。而作为科研协作单位的公司也从未分过红,经费仍是在相关的科研课题中使用。经费具体的操作人,本案第二被告张磊,也没有贪污的主观故意。“没有任何人将科研经费非法占为己有,因此两人都应无罪。”

2018年9月,十五位院士在给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联名信中提及:

“因为工作原因,我们对李宁有过一些接触,对他的为人和学识有一定了解。李宁是我国动物生物科技领域不可多得的领军科学家,在国际和国内都享有较高的声誉……李宁已被羁押超过四年,距一审开庭也已三年多,竟然至今没有判决结果,只是一次又一次延期羁押,而且相关部门也未批准取保候审。正如《光明网》评论员文章所说:从法律程序上看,在四年羁押期内审而不判的状况,已超出相关法律规定的最长审限”。

“李宁是党和国家多年培养的动物生物学方面的领军科学家,在动物生物反应器和动物生物育种等领域取得了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但是由于李宁作为领军科学家的长期缺席,目前这些成果及前期投入都面临荒废的窘境,令人惋惜!”

“我们认为,如果司法机关有确凿证据证明李宁涉及犯罪,宜尽早依法判决;如果无充分证据证明李宁有罪,自然应该按照法律疑罪从无的规定判决无罪,让其回到工作岗位,参与科技创新,继续为国效力。”

从“最年轻院士”到中国第一个被撤销称号的院士,李宁的人生让人唏嘘不已,也当引起我们的警醒。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讯媒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相关评论

在线客服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