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分享首届1.5亿元科学探索奖?
- 来源:澎湃新闻
- 2019-09-23
由腾讯基金会和杨振宁等十四位科学家共同发起的“科学探索奖”在9月20日正式揭晓首届获奖名单。50位不超过45周岁的青年科研工作者上榜,他们分别在数学物理学、生命科学、天文和地学、化学新材料、信息电子、能源环保、先进制造、交通建筑技术和前沿交叉技术等9个领域从事基础科学研究或前沿技术研发,将在未来5年获得300万元人民币资助。
澎湃新闻发现,首届科学探索奖的获得者有不少80后科学家和具有一定公众关注度的明星学者。他们有些是少年成名的“天才科学家”,有些是耕耘多年后一鸣惊人,但均在各自领域做出了有价值的成果。
在信息电子领域获奖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陈云霁一直从事国产处理器的研发工作,先后负责或参与了多款龙芯处理器的设计。陈云霁及其胞弟陈天石都出身大名鼎鼎的中科大少年班,共同创始了人工智能芯片企业寒武纪科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量子信息“梦之队”成员陈宇翱与陆朝阳同样出自中科大少年班。他们在量子光学领域做出了出色的成绩,分别在2014和2017年获得欧洲物理学会“菲涅尔奖”,成为继他们的导师潘建伟院士斩获该奖的第二和第三位中国学者。
有趣的是,这对师兄弟此次被分开归到数学物理学领域和前沿交叉领域,这可能是因为陆朝阳近年来更多在光量子计算机的多学科交叉领域发力。
2017年6月,四川农业大学研究员陈学伟发现了对稻瘟病具有广谱持久抗性的水稻天然变异位点,实现西南地区高校在顶级期刊《细胞》上零的突破。该团队为此获得总计1350万元的专项科研经费和个人奖助经费,轰动一时。2018年9月,陈学伟团队再次就稻瘟病抗性研究在顶级期刊《科学》上发表论文。这次,他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获奖人。
从江西小山村走出的天文和地学领域获奖者付巧妹曾获得过“2017年度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她领衔的“古DNA解密现代人起源”研究入选世界顶级学术期刊、英国《自然》杂志“2014年度十大科学事件”。2016年,《自然》评选10位有代表性的中国科学家,付巧妹再次上榜,理由是“用古人类的遗骸DNA改写亚洲的史前史。”
在能源环保领域,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有效利用太阳能的工具,长期获得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众多关注,但这类电池稳定性欠佳。来自北京大学工学院的研究院周欢萍及其团队,提出一种新的机制,即在钙钛矿活性层中引入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Eu3+-Eu2+的离子对,实现了全寿命周期内的本征缺陷的消除,大大提升了电池的长期稳定性。
在交通建筑领域获奖的西南交通大学研究员邓自刚长期致力于高温超导磁悬浮基础研究工作,主持研制成功国内首条载人高温超导磁悬浮车环形实验线及国际首个真空管道高温超导磁悬浮车试验平台。
2018年11月,腾讯基金会宣布投入10亿元人民币资金资助“科学探索奖”。“科学探索奖”由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与饶毅、杨振宁、毛淑德、何华武、邬贺铨、李培根、陈十一、张益唐、施一公、高文、谢克昌、程泰宁、谢晓亮、潘建伟等科学家共同发起设立。
获奖人年龄上限为45岁,且每位获奖者将连续5年、每年获得60万元人民币的资金。
据介绍,该奖项秉持“科学家说了算”的理念,评审仅考虑科学价值,不唯出身、不唯帽子、不唯派系,旨在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人投入到科学探索之中。
2019年1月,上述14位科学家共同发表签名寄语,期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勇于闯入科学的“无人区”,以兴趣为舵,以雄心为矛,披荆斩棘,坚定前行。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马化腾与北京大学饶毅、清华大学施一公等科学家的第一次合作。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即由施一公、陈十一、潘建伟、饶毅等科学家发起建议,马化腾为首批6位创始捐赠人(捐赠资金在1亿人民币及以上)之一。
此外,马化腾近年来也频繁关注科学奖项。2017年年初,马化腾成为了中国大陆第一个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未来科学大奖”的捐赠人,与网易公司创始人丁磊、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与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王强共同分摊下设奖项“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的100万美元奖金,承诺捐赠10年。
2017年12月,马化腾与谷歌创始人之一谢尔盖?布林、俄罗斯互联网投资人尤里?米尔纳(DST)及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等企业家共同成为国际上单项奖金最高的科学奖“突破奖”的创始捐赠人。
附:2019年“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