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已布局31个海外人才离岸双创基地
- 来源:讯媒
- 2019-07-11
“成都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这里拥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环境。”近期,“罗伯特·胡贝尔”诺贝尔奖工作站揭牌仪式在成都经开科技产业孵化园举行,这是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胡贝尔自去年担任天府国际生物城诺创研究院荣誉院长后,再度与成都达成的合作。
引进诺贝尔奖得主团队,这不是一件容易事。因为这些全球顶尖创新人才的家庭、主要事业都在海外,很难“扎根”中国西部。
当顶尖人才不能“为我所有”,如何让他们“为我所用”?成都通过建立中国科协(成都)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以下简称“离岸基地”),开启探索“区内注册、海外孵化、全球经营”的双向离岸 “柔性引才”模式。截至目前,成都市已经在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地布局31个海外基地(工作站)。
同时,成都市通过离岸基地试点,在试点区积极探索区内注册、海外孵化、全球经营的“双向离岸”引才模式,柔性引进了诺贝尔奖得主罗伯特·胡贝尔等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入驻离岸基地的海外人才项目达15个。
为海外人才“双创”托管式服务
初步建立离岸项目落地综合性服务机制
“以离岸基地为核心,建立与世界接轨的‘双向离岸’柔性引才机制,利用市场化手段,为海外人才提供区内注册、海内外经营的载体。”成都市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柔性引才是对“引人才回当地工作”传统做法的创新——即海外高端人才并不一定要离开熟悉的环境,可以继续留在海外创新创业,将成果在国内落地转化,打破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受居住时间、空间区域、国籍等限制,诠释了“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新人才观。
记者了解到,成都市初步建立了离岸项目落地综合性服务机制。以成都国际人才城为核心的综合服务功能区和项目孵化功能区投入使用,为海外人才在蓉离岸创新创业提供全程代理服务和项目孵化服务;在试点区域建立离岸基地、离岸项目、成都高新人才促进会、组织部门四方会商机制,推进离岸项目与辖区主导产业发展相结合、与辖区企业技术难题需求相结合,加快离岸项目的落地转化;发挥“成都海创联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等实体化离岸基地服务机构的功能,强化海外人才项目离岸创新、在岸创业的支撑,为海外人才“双创”提供一站式、全方位、专业化的“托管式”服务。
“依托有关高校、企业和海外机构,成都市已在欧美日韩等国的创新资源富集城市建立海外基地(工作站)达到31个。”成都市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同时,依托离岸基地的海外站点,搭建企业与海外对接绿色通道,连续组织企业开展天府人才行动“海外行”活动,助力企业招引海外高端人才;离岸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工作站、节能环保产业工作站先后在温江区、金堂县建立,持续扩大了“柔性”引才试点工作覆盖区域。
让引进人才“留得住”
入驻离岸基地的海外人才项目达15个
记者了解到,成都市通过离岸基地试点,在试点区积极探索区内注册、海外孵化、全球经营的“双向离岸”引才模式,柔性引进了诺贝尔奖得主罗伯特·胡贝尔等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入驻离岸基地的海外人才项目达15个。
“引得进”只是第一步。如何让引进人才“留得住”?成都市持续为引进人才提供房租减免、创业补贴、人才公寓等各类政策支持,促进海外人才落地项目做大做强。其中,新加坡籍宋彬博士2017年创办的成都双创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机器人RV减速机”项目成功实现了集群小型化、视觉化、网络化和智能化;2017年创办的成都大地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大规模传感器与卫星数据”项目连续两年获得了社会机构投资近3000万元,他本人入选了“2018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中国精英榜”。
同时,对于离岸基地人才项目,成都市还推动创新领先的成熟项目申报成都高新区“金熊猫”人才计划,去年有8个海外人才离岸项目以视频答辩的形式参与了专家评审答辩,最终评选出5个优秀项目。其中“多传感器融合的高级无人驾驶系统”项目获得最高200万元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