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行财报中的民企生存现状

  • 来源:一见财经
  • 2019-04-07

上月底,国内多家银行已经披露了2018年报,民营小微企业贷款增长情况成为很多银行披露的核心指标之一,对很多银行来说,这是政治任务之一。

很大程度上,中国的经济命脉就掌握在这些大型银行手中(尤其是四大行),资金流向的地方,就是财富聚集的地方,从这些银行的财报中,可以一窥中国经济的全貌。

支持民营企业从去年年中开始被提高到了新的高度,金融相关部委积极表态,商业银行也被压上了新的放贷任务,半年过去了,情况到底怎样?

 1 

从年报数据看,四大行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很大。

2018年末,工行民营企业贷款余额1.78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100多亿元;农行民营企业贷款余额1.67万亿元,占公司类贷款四分之一,民企贷款户数同比增加25421户;建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6310.17亿元,增幅50.78%;中行民企贷款余额超过1.5万亿元,普惠金融贷款余额增长12.26%……

除了2018年,四大行在2019年及未来几年也增加了支持民营企业贷款的力度。

农行计划新增民营企业贷款1320亿元、工行小微企业贷款增长目标为1000亿元以上、中国银行新投放民营企业贷款不低于全部对公贷款新投放的三分之一……

工行行长谷澍去年11月表示,未来三年,工行民营企业贷款每年净增不少于2000亿元,新增融资客户每年不低于5000户。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对四大行来说,支持民营企业,给民营企业贷款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商业行为,而是社会责任的一部分。

比如,中行在财报中称,“发布《支持民营企业二十条》,加大对优质民营企业及中小微企业的授信投放,帮助民营企 业拓宽融资渠道,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超过1.5 万亿元。”


 2 

对于支持民企,四大行还是很积极的,但民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为何一直无法解决,其实“秘密”就藏在银行的年报中,从中可以一窥民企尤其是中小民企的生存状况。

截至2017年底,我国民营企业数量超过27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6500万户,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超过了60%。

民营企业的数量如此庞大,但绝大多数都是中小微企业企业。

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发布的《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下称《公报》),截止2013年末,全国共有小微企业法人单位785万个,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95.6%。

《公报》披露,分行业看,工业234.2万个,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28.5%;批发业169.8万个,占20.7%;零售业103.1万个,占12.6%。


简单加总一下三个行业的小微企业占比:28.5%+20.7%+12.6%=61.8%,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小微企业集中在这三个行业。

巧合的是,银行不良贷款率较高的行业就集中在制造、批发和零售行业。以下是工商银行2018年财报中披露的数据。

从上图可以看出,2017年工商银行制造业贷款不良率为4.80%,2018年增至5.76%;批发和零售贷款不良率为9.75%,2018年增至10.78。

看看别的行业,很多贷款不良率在1%以下,比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0.7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0.23%)、科教文卫(0.86%)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0.60%)、水里、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0.22%)。

以上这些行业有两个特点:

  1. 很多是政府垄断性行业,比如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邮政、水利等。

  2. 这些行业里大企业居多,小微企业很难进入。上图(按行业分组的小微企业法人单位结构)就可以证明,比如仓储和邮政业小微企业占比加起来才0.5%。

反观这几年被热炒的房地产行业,2018年贷款不良率为1.66%,不仅远远低于制造业和批零业,而且还呈下降趋势,2017年为2.72%。

仔细分析了工商银行,我们再看看别的银行。

建行公布的行业贷款情况及不良贷款分布情况

农行公布的行业贷款情况及不良贷款分布情况

从四大行的财报中可以看出,中小民营企业集中的行业银行不良率都比较高,所以,并不是银行不愿意给民营小微企业贷款,而是这个行业贷款的风险太高。

民营企业集中的行业对银行来说为什么是高风险行业,原因实在太多了,最直观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比较好的行业都被国企垄断了,民企很难进入;第二、国企有人兜底,民企没有。

 3 

刘鹤副总理去年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明确指出,“目前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误解和偏差,比如说有些机构的业务人员认为,给国有企业提供贷款是安全的,但给民营企业贷款政治上有风险,宁可不作为,也不犯政治错误。这种认识和做法是完全错误的。”

刘鹤都指出了,说明问题确实是存在的。

关于这一点,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说的更直白。他去年在接受《光明日报》采访时称,对于民营企业的贷款需求,存在“不敢做、不愿做、不会做”三种情况。

不敢做。前几年,有的银行大力发展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但风险管理能力没有同步提高,导致不良贷款增加。为了加强管理,一些银行严肃问责,扣发奖金,甚至辞退员工。所以目前有的员工对于服务民营企业,有点“心理障碍”。

不愿做。按照过去的绩效考核,重资产、国有、现金流好的企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模型清晰,风险相对来说好控制。一笔大型国企10亿元的贷款,与一笔小微民企100万元的贷款,银行员工工作量差不多,但反映到绩效上差别较大。因此对于服务民营企业,有的员工觉得“吃力不讨好”。

不会做。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换的时期,对于银行来说,如何在经济的换挡期寻找机遇,发现更多更好的初创型、成长型企业,有的银行一线员工束手无策。

所以,这就是中国民营企业真实的生存状况,他们肩负“五六七八”( 提供50%以上的税收,创造60%多的GDP,提供70%左右的出口,创造80%左右的就业)的重任,但生存状况并不乐观。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讯媒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相关评论

在线客服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