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版权局官员于慈珂:版权制度能够激发创新,促进繁荣
- 来源:智网新闻
- 2018-10-21
“版权制度激发创新,促进繁荣。创新是国家、民族和文明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版权制度正是激励创新的基础规则,版权制度既充分体现了对创新创造的尊重和保障,也是创新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
10月19日,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司长于慈珂在第七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期间举办的21世纪版权促进文化创意国际论坛上如是说。
版权制度和创新作品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于慈珂指出,数百年来的实践充分说明版权制度和创新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版权制度激发创新促进繁荣,而不断创新的智力作品,也推动了版权制度的发展,使其不断适应创新需求,完善制度内容和规则体系。
于慈珂表示,在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的推动下,21世纪的版权制度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随着新的传播方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以版权资源为智力支持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文化娱乐等传统版权产业,以及与现代科技紧密相连的信息网络、计算机软件等新型版权行业,不仅继续为文化创新力、生产力和持续力的承办者、为社会公众提供必要的精神食粮,促进了文化繁荣,而且形成了新的版权产业群。
在论坛上,于慈珂还介绍了中国的版权保护工作进展。
于慈珂介绍道,当前我国版权保护工作取得了众多成就:中国版权法律制度体系逐步完善;版权司法保护的强度不断提高;版权行政执法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版权保护推动版权产业快速发展;版权保护和社会服务体系粗具规模;版权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深入。
其中,在法律制度体系方面,经过30多年的努力,中国为建立版权法律制度先后颁布了一部法律、6部条例以及9个部门规章和44个规范性文件,还先后加入了许多国际版权条约。目前,我国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既符合中国国情又和国际规则相衔接的版权法律体系,整体版权保护水平达到国际通行标准。
版权司法保护强度方面,知识产权的审判体系不断健全,2014年北京、上海、广州设立了知识产权法院。2017年以来,南京、苏州、武汉等16个中心城市先后设立知识产权法庭。2017年、2018年分别设立了杭州、北京、广州互联网法院。
据于慈珂介绍,在我国知识产权的审判体系不断健全的同时,著作权的民事案件成上升趋势。
他指出,中国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17》显示,2017年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共新收和审结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20多万件和19万多件。其中,新收著作权案件数量为13万多件,同比上升57%,占2017全国地方各级法院新收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总数的68%。
版权行政执法监管方面,在2015-2016年,各级版权行政管理部门共办行政处罚案件9.35万起,收缴各类侵权盗版制品5亿多件。
据于慈珂介绍,自2015年起,中国国家版权局联合其他4个部门已经连续14年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的剑网行动,针对数字技术和网络商业模式不断调整打击网络侵权盗版的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为。剑网2017专项行动期间,各级版权监管部门会同网信、工信、公安部门共检查网站6.3万个,关闭侵权盗版网站2500多个,删除侵权盗版链接70多万条,收缴侵权盗版指令200多万件,立案调查网络侵权盗版案件500多起,会同公安部门查办刑事案件57起,涉案金额达1亿多元。
版权制度的不断完善收到了效果。于慈珂透露,2017年,中国网络版权产业的市场规模为6365亿元,相比2016年增长了27.2%。其中,中国网络版权产业用户的付费规模为3184亿,占比规模突破50%。
中国的版权事业如何对接国际?于慈珂在此次论坛上给出了答案:中国坚定推进版权保护和发展的态度一直是明确和坚定的,中国版权制度发展的每个过程都体现着国际合作的成果。我们愿意交流、分享一切有益于版权制度发展的信心、经验和建议,因为只有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中国的版权发展道路才会越来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