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危机意识成为创新动力

  •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佚名
  • 2015-08-14
res01_attpic_brief
 

       日前,阿姆斯特丹“2015 5G全球峰会”颁出了当年 “5G最杰出贡献奖”。在这项全球通信设备巨头全力角逐的评比中,华为最终摘得桂冠。这意味着,华为在5G领域获得了专业认可,抢占了技术先手。

深圳商报记者近日采访华为公司了解到,华为的胜出,是多年来坚持创新、以客户为中心、聚焦主营业务的一个缩影。从1987年成立以来,华为始终坚持聚焦在ICT(ICT是信息、通信和技术三个英文单词的词头组合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基础设施领域,一步步成长为ICT行业领导者。2014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2882亿元,连续第二年位居全球行业第一。这家初始资本只有21000元的民营企业,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拥有产业话语权的全球行业老大。

更为可贵的是,当2000财年利润位居全国电子百强时,创始人任正非强调的是《华为的冬天》。华为2013年营收首超爱立信,任正非在去年5月的讲话却提醒“华为需要警惕危机快于改革的情况发生”,提出了“第91天危机”:“华为的财务曾算过账,华为公司的现金够吃三个月,当第91天来临时,华为公司如何度过危机呢?”

1

成长篇 危机意识无时不在

对于华为来说,无时不在的危机意识正是创新的内生动力之一。正因为这样,华为才可以在强手林立的通信行业存活下来,并且越活越好。

在2000财年,华为创下了152亿元的销售额,利润达29亿元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在企业迎来第一个成长的颠峰时,华为谈的不是成绩,而是危机。2001年3月,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公司内刊上发表了后来广为传颂的《华为的冬天》。在文中他大谈问题:“华为存在的问题不知要多少日日夜夜才数得清楚……华为的冬天正在到来,各种机制、管理等正面临危机,已经到了不得不调整、改革的地步”。

在另一篇《北国之春》中,任正非再次提出“冬天”的问题。他说,华为经历了十年高速发展,能不能长期持续发展,会不会遭遇低增长,甚至是长时间的低增长;企业的结构与管理上存在什么问题;员工在和平时期快速晋升,能否经受得起冬天的严寒;快速发展中的现金流会不会中断……“华为总会有冬天,准备好棉衣,比不准备好。我们该如何应对华为的冬天?”

在华为内部诸多的讲话和文章中,“居安思危”一直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不论是著名的《华为的冬天》,还是《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华为要做追上特斯拉的大乌龟》,都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即使是2013年,华为首次在全年业绩上超过了爱立信成为全球第一,任正非仍然在2014年5月的一次会议上大谈如何应对“第91天危机”。

华为这种无时不在的危机意识,使得整个公司上下时刻保持活力和战斗力。《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中这样说到:“华为相对还很弱小,面临更艰难的困境,要生存和发展,没有灵丹妙药,只能用别人看来很‘傻’的办法,就是艰苦奋斗。”

为了能在强手林立的通信行业里领先,华为不断激励自己通过创新保持稳健有效的增长。华为的研发总是先于行业5到10年进行布局。对华为来说,研发投入不是百米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华为每年都将销售收入10%以上的资金用于创新,以2014年为例,华为在云计算、大数据、5G等领域开拓创新,研发投入达408亿元,较2013年大幅增长29.4%。过去十年,华为研发投入已累计超过1900亿元。

2

服务篇 让客户看到未来

“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在华为的核心理念中“客户”被放在首位,满足客户的需求成为华为最大的前进动力。

华为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形成于华为成立之初。当时的华为和大多数企业一样,先研发出来产品再去向客户进行推销。但在竞争激烈的通信市场,技术与市场存在脱节的现象,花了大量时间精力研发出来的产品并不为市场接受,于是华为开始以“技术驱动”向“市场驱动”全面转型,并且确立了“坚持以客户价值观为导向,持续不断地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创新理念。“华为没有什么背景,没有什么依靠,也没有什么资源,唯有努力工作才可能获得机会。”在华为看来,要从客户口袋里拿钱,就只有把产品做好,把服务做好。

实际上,重视客户需求成为华为在创业初期取得快速成长的重要原因,任正非在2010年PSST体系干部大会上说,“客户要什么,我们就赶快做什么”。他说,在国内,企业重技术轻管理,重技术轻客户需求的现象比较普遍,但主宰世界的是客户需求。我希望大家改变思维方式,要做工程商人,多一些商人味道,不仅仅是工程师。要完成从“以技术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 转移的伟大变革。

华为深圳总部F1展厅是众多海内外客商来到华为参观的第一站,这个展厅从不展示领导题词、嘉宾合影,只展示华为最先进的技术。“给客户展示未来,不展示历史”是任正非一直以来所坚持的。2013年他曾在“F1展厅整改工作交流座谈会”上说,展厅应该从客户的“痛点”去切入,去表达,才能打动客户,才能让客户认可。“客户只是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我们也不知道客户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我们从一开始就要共同去探讨,让客户看到未来,认同这个未来,只有当客户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了我们,他才知道我们这个战略伙伴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才会买我们的设备,我们才能活下来”。

或许在外人看来,华为比自己的竞争对手有着太多优势。然而华为最大的优势是,能够真正通过客户的需求,把产品解决方案做得更好,帮助客户实现其价值。当客户实现了价值,华为也就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3

创新篇 “针尖”“聚焦”成关键词

华为说,自己的创新是“针尖式”的创新,换言之,就是在某一项技术上持续投入取得突破。

2G、3G时代还是追赶者的华为,在4G时代实现了与国外巨头齐头并进,而在5G时代华为将力争成为全球的引领者。华为是业界最早投入5G研发的厂商,同时也是投入最大的。在2009年华为就开始了5G研究,并于2012年在巴塞罗那通信展上展示了5G原型机。华为方面透露,在2018年底前,华为将致力于5G标准化制定,2018年将率先与合作伙伴联合开通5G试商用网络,2019年推动产业链完善并完成互联互通测试,2020年正式商用。

华为在芯片领域的投入是另一个“针尖式”创新的典型。芯片领域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和连续投入,并且存在很大商业风险的领域,而华为却坚定不移、低调地做了11年。海思成立于2004年10月,业务包括消费电子、通信、光器件等领域的芯片及解决方案。华为对海思的定位是支撑公司自身产品的硬件架构。这家一直默默耕耘企业多年来在大陆芯片设计行业排名榜首,在华为近年来发布的多款旗舰智能手机中,都有海思芯片从中助力。在国内,海思也被认为是未来可以与高通抗衡的本土品牌。

“针尖”和“聚焦”成为华为在向上超越过程中的关键词。2013年,华为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390亿元,同比增长8.5%;净利润为210亿元,同比增长34.4%,首次在全年销售收入上超过爱立信成为全球通讯行业老大。任正非在2013年年报的CEO致辞中表示:“我们只可能在针尖大的领域里领先美国公司,如果扩展到火柴头或小木棒那么大,就绝不可能实现这种超越。” 华为收窄战略面,在针尖领域,就踩不着别人的脚。“我们在主航道上是针尖战略,针尖战略就是冲到最前面,不与别人产生利益冲突”。

在ICT行业,华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即聚焦在信息的传送、处理、存储和重现来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在聚焦管道战略的保障下,华为2014年全球销售收入2882亿元(465亿美元),同比增长20.6%;净利润279亿元(45亿美元),同比增长32.7%。“华为公司这二十多年的发展,基本踩对了鼓点”,任正非2014年在拉美及大T系统部、运营商BG工作会议上说,其原因是,在世界整体经济大爬坡的时候,华为强调规模化增长,加强合同质量管理和坚定不移地转变战略目标,并坚持以利润为中心。在今年分析师大会上,华为提出服务产业战略,从过去由产品驱动、服务支撑转为产品与服务共同驱动;企业业务坚持被集成战略;消费者服务从产品维修服务转变为全生命周期用户体验管理,这将进一步巩固华为在通信行业第一的优势。

4

人才篇 一边激励一边放权

华为一直以来的理念就是要“做一个全球化的公司”,把全球最好的人才为华为所用。华为目前的算法研究主要在俄罗斯,微波研究在欧洲。而在华为上海研发中心,超过1万名工程师正投身开发解决无线网络技术方面的各种难题。任正非今年在拉美及大T系统部、运营商BG工作会议上谈及对人力资源的改革想法时表示,在互联网时代,“喜马拉雅的水”是可以流入“亚马逊河”的,应该推动队伍循环流动,使基层队伍的各种优秀人员在循环过程中成长,从而使整个队伍充满能量。

华为人才战略是坚持开放的蜂窝战略,即把人才金字塔顶端拉成蜂窝状,如果按照金字塔模型,顶尖人才是有限的,但将金字塔顶端拉成蜂窝状,将认可更多的优秀人才。截至2013年12月31日,华为员工总数为15万余人,其中研发员工比例达45%,海外员工本地化比例达79%。华为现有4万多名外籍员工,大量高端科学家都是外籍人才。

任正非多次在讲话中谈及对人力资源、薪酬制度的想法,强调应多劳多得。他在去年表示,未来的改革一定要把销售收入、优质交付所产生的贡献作为基本薪酬和奖金。“价值评价标准不要模糊化,坚持以奋斗者为本,多劳多得。干得好,应该多发钱,我们不让‘雷锋’吃亏”。他曾称,在薪酬激励方面,华为要提高合理性,要管理好拉车人和坐车人的分配比例,让拉车人比坐车人拿得多,拉车人在拉车时比不拉车的时候要拿得多。

针对未来的竞争,华为提出主要为“班长战争”。经过多年发展,华为已经从过去“中央集权”变阵,未来有可能通过现代化的小单位“作战部队”在前方发现战略机会,迅速向后方请求强大“火力”,用现代化手段实施“精准打击”。华为正在加大向一线授权,让听得见“炮火”的一线组织和员工更有责、更有权。

一边激励,一边放权,激活一线的战斗力,华为的业绩也因此得到提升。2014年,华为运营商业务收入达1921亿元(310亿美元),同比增长16.4%;企业业务收入达194亿元(31亿美元),同比增长27.3%;消费者业务收入达751亿元(121亿美元),同比增长32.6%。2015年上半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1759亿元,同比增长30%,是爱立信的两倍多。预计今后3~5年,公司销售收入年增长将保持在10%左右,2018年有望实现700亿美元的目标。

新闻链接

华为于1987年在深圳成立,从一家初始资本只有21000元的民营企业,成长为世界500强公司。2014年,公司年销售收入达2882亿元。其电信网络设备、IT设备和解决方案以及智能终端,已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华为坚持聚焦战略,对电信基础网络、云数据中心和智能终端等领域持续进行研发投入,使公司始终处于行业前沿,引领行业发展。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讯媒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相关评论

在线客服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