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阳光”有望驱动未来世界
- 来源:智网新闻
- 2018-09-20
当化石能源枯竭时,人类是否有应对之策?9月19日在《焦耳》杂志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中,作者提出了一种富有想象力的未来。
这篇文章的作者阵容强大,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资深顾问施春风,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科院院士张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李静海,中国科学院院长、中科院院士白春礼,其中白春礼和施春风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作者提出,在化石燃料枯竭的未来,“液态阳光”可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液态阳光”来源于丰富的阳光、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可再生绿色液态燃料。该论文对“液态阳光”战略进行了详细阐述,提出了人们可以采取哪些可行的步骤,来推进化石燃料能源系统向绿色能源为主导的能源系统的转型。
文章指出,在过去的两个世纪,化石燃料为人类的经济带来了指数型增长,但如今人类也正面临着这一增长带来的后果——气候变化、环境恶化、能源安全以及在未来大约100年的时间内,因化石燃料的枯竭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受世界人口增长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人们对能源的渴求程度与以往相比,已攀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展望下一个世纪,人类只能将主要的能量来源寄希望于太阳。
阳光是地球上最丰富的能量来源,然而,如果人们希望像“拨动开关”那样自如轻松地使用太阳能,则需要开发一套系统,将来自太阳的能量转化为稳定可用的能量形态,以便于储存、运输并配送至终端使用者。
作者认为,如果人类能够像发明水库系统一样,开发可以获取并储存太阳能的能量供应系统,将会对发展以阳光作为驱动力的未来世界大有裨益。
然而,将阳光转化为可储存、可运用的形式可谓挑战重重,许多被认为有潜力的解决方案都面临着技术、社会及经济等多方因素的制约。该文章指出,其实大自然为人们指明了更为智慧且简洁的方法,植物可以获取阳光并将其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既是能量的载体又能将其储存,并通过水溶液的形式输运。
作者提出,如果人类想要获取、储存及供给太阳能,关键就在于如何将其转化为稳定、可储存、高能量的化学燃料,如绿色醇类燃料。液态燃料的运输和配送并不困难,在对现有的基础设施和供应链进行一些改良后,便可广泛地加以运用。绿色醇类燃料以阳光为原料,其生产和利用将有助于满足人类在交通、工业和材料等终端应用领域的能源需求,保持生态平衡,对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论文指出,当今世界的发展离不开化石燃料,而“液态阳光”将可能成就未来世界。因为绿色燃料来源于阳光,是可再生的不竭能源,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能够对未来多种现代化应用及服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过作者也指出,成功的转型始于多国协作和涵盖科学、技术、政策及产业的跨学科方法。通过号召人们努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共同目标,作者对“液态阳光”在未来得以实现持乐观态度。
“经济增长和环境可持续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共同目标,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将会与其他国家一道,为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推动绿色燃料的技术进步。”论文通讯作者之一白春礼认为,“‘液态阳光’可为世界提供一条兼顾经济可持续增长和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恶化的途径,有助于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