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 首家军工科研院所转制为企业
- 来源:智网新闻
- 2018-05-09
当前一段时间以来,美国特朗普政府屡屡以“侵犯知识产权”为借口,威胁对我国实施经济制裁,另一方面,我国却有大量自己研发的优秀国防专利技术长期“沉睡”在保密柜中。
国防大学专家曾表示,推动军民融合,有利于激活国防部门长期积淀形成的优质创新资源,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此外,也有助于让更多的科研工作者“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开展科研工作,节省时间、精力、物力。
国防科工局5月7日消息,日前,国防科工局、中央编办、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资委、科技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关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转制为企业实施方案的批复》(科工计[2018]510号)。批复原则同意兵器装备自动化研究所转制为企业,明确了转制适用政策,需要开展的重点工作和程序,提出了有关要求。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是本次军工科研院所分类改革中批复的第一家转制为企业的单位,标志生产经营类军工科研院所转制工作开始迈入实施阶段。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官方网站截图
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成立于1977年11月,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是专业从事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的军民融合型研究所。
研究所形成了信息与控制、先进制造为两大专业方向,以信息与控制技术研发中心、智能制造技术研发中心、产业公司为平台,以特种产品、高端智能装备、基础电子、数控系统、辐射监测系统、传感器等系列产品为产业板块的军民融合式发展格局。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此前明确了未来三年的改革规划,到2020年完成各项改革任务,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重点困难企业一企一策专项改革四条主线,扎实推进各项改革任务。
5月7日,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参加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国防电子展览会、2018北京国际军民两用装备展览会
另据《证券时报》,2017年7月,国防科工局召开军工科研院所转制工作推进会,宣布启动首批41家军工科研院所转制工作。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对此表示,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军工体制改革是2018年的重点戏。2018年-2019年将成为军工科研院所改制和资本化高潮期,部分重点公司的投资价值有望大幅提升。
李锦认为,国防科工局启动首批41家军工科研院所改制方案,显示出军工行业改革进入关键的实施阶段。军工集团目前整体市场化程度不高,军民融合程度有等待提升。
李锦预计,2018年首批生产经营类军工科研院所完成转制,2020年其他生产经营类军工科研院所基本完成转制。目前军工集团资产证券化水平仅为30%左右,改制后将大幅提升。
李锦表示,央企下属的军工科研院所作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一直由财政部门拨款。未来可能在综合平衡基础上采取新的投入方式继续支持,同时逐年调整基数和比例。改制后的科研院所如果继续从事军品研制生产,预计将直接承担国家技改项目。对以军品为主业的院所,预计将参照转制前的属性享有税收优惠政策。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研发的栓系无人机,它可以通过栓在下方的电缆不断供电,实现24小时飞行,能够在抢险救援、大型展会巡查等上应用
中国军网4月3日消息称,军委装备发展部国防知识产权局已集中解密3000余件国防专利,并首次发布解密国防专利信息2346件,促进国防专利向民用领域转化,为构建军民融合创新体系提供战略支撑。
《解放军报》4月28日又发布消息称,4月26日,为贯彻落实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推动国防技术向民用领域转化,军委装备发展部国防知识产权局首次集中脱密4038项国防专利,通过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向社会公开发布,并同步在强军网、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等发布。
记者从国防知识产权局了解到,此次国防专利脱密信息的集中发布是继2017年上线运行国防知识产权信息平台、集中公布国防专利解密信息后,促进国防知识产权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又一有益实践。
此次公开发布的国防专利脱密信息是从近三年来授权国防专利中筛选,主要涉及材料、测量测试、雷达探测、卫星导航、通信技术等军民通用性较强的技术领域,公布信息内容包括发明名称、专利号、专利权人、国际专利分类号等。
据国防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国防专利信息的脱密发布,在保守国家秘密的前提下,规范确定可公开的信息内容,使国防专利信息在最大范围内得到传播。国防专利信息脱密处理程序相较国防专利解密而言处理周期更短,效率更高,可使民口获得更大范围和较新的国防专利技术信息。
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姜鲁鸣、国防大学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伟海向《中国国防报》记者进一步介绍了军民融合的意义和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