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科协多措并举助力乡村振兴
- 来源:智网新闻
- 2018-01-18
一份份数据如硕果累累,沉甸甸。眉山是如何利用农技协布局乡村振兴大棋的?
“六驾马车”扶持 农技协轻装快步
农技协是农村专合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眉山市自1982年第一家农技协(丹棱县蚕桑协会)成立以来,全市农技协如何发展?
眉山市科协给出的答案是,“六驾马车”并驾齐驱: 围绕农业结构调整,着力产业扶持;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着力项目扶持;加强技术培训及创新,着力科技扶持;全国首创银会合作,着力金融扶持;抓好队伍建设,着力人才扶持;创新探索“保会合作”,着力保险扶持。
为解决农技协发展中融资难问题、银会合作中农村群众无抵押物又需要发展资金的问题,眉山市科协与邮储银行眉山市支行2012年7月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全国首创银会合作新模式,通过市科协搭桥,邮储银行融资,解决农技协及会员贷款难的问题,并在彭山区先期试点“保险+协会”合作(简称“保会合作”),积极发挥“险资直贷+农业保险”准入低、利率低和抗风险高的优势,解决农村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融资难的问题。
“下一步,眉山市将继续推进‘保会合作’试点探索和经验总结,待条件成熟后,将‘保会合作’作为‘银会合作’有益补充在全市推开。”眉山市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
“四个方面”发力 开辟科技“造血”道路
有了“六大扶持”后,全市农技协从四个方面发力,开辟出了科技“造血”的道路。
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农技协按农民的所需所盼,把服务直接做到田间地头或农户家中,真正解决了农民一家一户办不好、办不了、不划算的事情,成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
促进农村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农技协把农村各类人才、技术能手和能工巧匠聚集起来,同时还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密切联系,形成上联科研院所,下连千家万户的格局,使科研成果找到了试验示范基地,缩短了先进技术和成果转化的周期,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技协将农户组织起来进入市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在结构调整中遇到的信息难寻、门路难找、技术难懂、产品难销的问题,推动了农业向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并以科技为先导,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优化产业结构,按照产业化原则,围绕某项产业和产品共同生产和经营,促进了专业化生产的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性、高效益的商品生产基地,把联合经营形成整体优势,并转化为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
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农技协以各类“土专家”“田秀才”为核心,以科技示范户、专业户为骨干,通过“能人效应”“示范效应”等,把科技知识迅速直接、有效地传播到农民中去,有效地弥补了政府农技推广人力不足的问题,还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农村人才。此外,农技协还及时地把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等传递给群众,引导农民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脱贫致富,通过物质上帮助、资金上扶持等办法,开辟依靠科技“造血”扶贫的新道路。
“三三计划”布局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如何发展?眉山市科协早已布下大局,农技协转型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触手可及,“三三计划”也浮出水面。
第一个“三”是以三项建设促规范管理。基层协会在加强与市科协对接的同时,要强化“三项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
第二个“三”为以品种、品质、品牌“三品”打造促绿色发展。党的十九大明确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明晰地指明了今后农业发展的趋势。眉山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农技协要转变观念,进一步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否则就会被淘汰。这其中,就要突出以“三品”打造来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
第三个“三”则是以三个转变促转型升级:由松散型向实体型转变、由技术示范推广型向全产业链服务型转变、由传统管理手段向现代信息化手段转变。
依托眉山市科协的这一系列举措,全市农技协纷纷受益,丹棱县新兴果业杂柑协会便是其中之一。协会会长黄国全说:“自协会成立以来,每年都会举办技术培训会,市县农业局、眉山高职院、省农科院的专家、教授常来授课,县科协的人员也常来指导,为协会出谋划策,全力为会员服务。协会一定要将产学研销结合起来,打造基层农技协产业化发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