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科学与社会的深度融合 中国科协第340次青年科学家论坛暨首届青年科学家社会责任论坛召开
- 来源:智网新闻
- 2017-12-06
为推动一线科学家积极参与科普、科教、科技成果转化,12月5日至6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 “中国科协第340次青年科学家论坛暨首届青年科学家社会责任论坛”在京举行。论坛就“科学与社会的深度融合——青年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为主题,展开深入、广泛的探讨。
来自全国各地的约200位青年科学家,围绕“科学传播的现状与未来”、“科学教育的现状与未来”、“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与未来”三大议题,进行了热烈研讨。与会专家学者认为,由于国家政策的强力驱动,以及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紧迫需求,科学普及和科学教育必将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但与国家、社会及学校的强大需求相比,科普、科教、科技成果转化的“供给侧”显得底气不足,主要体现在:
首先,科普、科教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科普和科教是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关键,事关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基础,但社会对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甚至认为一线科研人员从事科普和科教是不务正业,造成科研人员不愿做、不敢做、不屑做科普科教,阻碍了科学与社会的深度融合。
其次,科普和科教人才匮乏。我国科研人员队伍庞大,科研论文和科研成果量质齐升。但在现行科研评价体制主导下,科研人员被束缚在科研机构内部,将“找项目、发论文”作为自己的主业,而教书育人、造福社会的功能被弱化。既掌握科学前沿又擅长科学传播的高端复合人才极为欠缺。
第三,科普和科教产品良莠不齐。大城市科普科教资源集中,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则极为短缺。科学知识普及做得较好,但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普及成为短板。特别是成体系、有高度的科普科教产品严重不足,部分产品缺乏科学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甚至偏离青少年科学教育的正确方向,主要原因是该类产品的研发过程中缺乏一线科研人员的实质性参与。
据了解,我国在科普、科教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此次论坛热心的科学家集合旨在:一、提出一套评价和考核科研人员参与科普、科教、科技成果转化的建议方案,推动科研人员参与科普、科教、科技成果转化,为政府管理部门、科研单位和高校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二、聚集一批既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背景,又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青年科技人才,成立青年科学家社会责任联盟,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社会正能量团体;三、打造一个让青年科学家从事科普、科教、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平台,帮助科研人员走向社会,使科技更好地为国家发展服务。
据悉,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创立于1995年4月,已举办339次都为学术性论坛,这是第一次科普、科教的论坛,一次非学术性论坛。此次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科学管理与科学普及专业委员会、未来论坛等单位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