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晓平否认完成首例“换头术”,称“太专业了”
- 来源:智网新闻
- 2017-11-21
“国外媒体透露说,哈尔滨医科大学任晓平教授完成了第一个头移植,这个说法是不妥当的。”11月21日上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穿着白大褂的任晓平对此前的报道作了否认。
不过,话风一转,任晓平表示:“我们团队最近有一个重大的科学突破:完成人类第一例头移植外科模型。”
最近,任晓平的“换头术”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11月17日,意大利神经外科医生卡纳韦罗在奥地利维也纳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世界第一例人类头部移植手术在一具遗体上“成功实施”,地点是哈尔滨医科大学,任晓平参与指导了这次手术。
任晓平,现年56岁,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副主任、手显微外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任晓平曾实施黑龙江第一例断肢再植手术,1999年,他在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医学院手显微外科中心参与完成了全球第一例成功的手移植手术。2012年,任晓平从美国回到哈尔滨工作,并在2013年进行了首例小鼠头移植,术后最长存活的达到了一天。
“‘换头术’我们没有做。我们是在新鲜的遗体上,做了临床前的手术设计。”任晓平说,“换头术还有距离,什么时候做,我也不知道。”
脊髓重生是头移植中最具难点的部分,被认为是目前尚未突破的世界级技术难题。
但任晓平自信地表示:“脊髓损伤我们已经找到很好的解决方法”,“它突破到人都不敢相信。但我们做到了”。
“这个难题在我们团队有非常重大的突破。这个领域内的人可能都不敢相信。我们做出来历史上没有做出来的。在全球范围内我们是非常领先的。”任晓平现场带来了他历年来发表的3篇纸质版论文,一篇篇展示。
任晓平介绍,他的团队已经相继在小动物(小鼠)、大动物(狗)身上进行了脊髓损伤重生的实验。
“了不起”、“里程碑”、“重要成就”、“领军人”,任晓平重复地使用这些词汇,来定义此次手术的突破和地位。
不过,任晓平并未就学术原理进行详细阐释。现场,任晓平只是在电脑上展示了一段2分钟多的视频。
他边展示视频,边透露说,在手术室里,实验人员从狗的背部开始,进行脊髓全切断。“100%的(切断)。”接下来,在切断后“立刻把它融合”。融合的方式是用“特殊的化学药物”—— 粘合剂聚乙二醇(PEG)。
术后两个星期,狗能很踉跄地走路。术后两个月,它开始能跑。任晓平对手术狗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观察,“效果非常好”,虽然他承认手术狗“不能完全和正常狗一样”。
视频播完,他便合上了笔记本电脑。
聚乙二醇是如何实现脊髓重生的问题。任晓平先说“太专业了,我也不是一个化学家、药物家,我是个外科医生。”起身欲结束记者会的任晓平又坐了下来。“我们提出的是脊髓融合术,是用融合剂,一种化学试剂,你们谁感兴趣,在网上一查化学特性,给你一大堆指示。我们是使用,用来试验的。”他说。
聚乙二醇的作用机制是什么?“它的效果,你回去看我发表的文章都有阐述。脊髓损伤,神经细胞都会坏死。它(聚乙二醇)的作用是阻止细胞坏死、凋亡,再往深处说,是阻止钙离子从细胞外流入细胞内。这样在细胞凋亡前,把它融合。”任晓平解释。
随后,任晓平提起手提电脑离开了会议室,并以之后还有手术为由,推辞了进一步的采访。整个记者会,任晓平在讲完半个多小时的“介绍”后,仅回答了3个记者的简短提问。
上海长征医院脊柱外科中心主任肖建如表示,换头术的最关键难题是脊髓切断再吻合术后脊髓神经再生与功能重建问题,基础与临床学者历经了多少代人努力,迄今仍无突破性进展。研究表明自体脊髓完全离断再吻合术也难以再生,更不用说同种异体脊髓移植。
“就目前的外科技术而言,换头术过程中颈椎、椎动脉、颈部大血管、气管、食管及肌肉等软组织的断断吻合重建技术储备己成熟,但术后面临:“1,脊髓再生问题;2、(脊髓无法再生引起)高位瘫痪所致呼吸困难,必须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易发生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顽固性低钠血症、肾、脑、胃肠等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致命性并发症;3.急性免疫排斥反应及免疫抑制剂带来的全身感染等。”
“目前脊髓完全断离再生的问题尚未解决。”肖建如说:“总之,人类换头术的探索之路还很漫长,还需基础与临床科学家继续协作攻关。”
任晓平展示小狗试验视频。
任晓平展示已发表论文的纸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