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展映展评活动:在探究和创新中放飞梦想
- 来源:智网新闻
- 2017-11-07
吕咏茵:希望中医药国际化
澳门代表队是第一次参加此次影像节,8名同学带来了三个展项。来自澳门劳工子弟学院的吕咏茵用普通话现场介绍了她和同学何炜彦共同制作的科普动画《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李时珍》。
澳门劳工子弟学院的吕咏茵介绍展品
“定格是一种特殊而古老的动画形式,虽然很多人觉得它的制作原理太简单,但我们研究之后发现它是逐格拍摄出来的,在拍摄手法上具有独特的技术,可以令一个个平平无奇的对象变得蕴含生命,给人们带来崭新的体验。”吕咏茵对定格动画做了一个详细的介绍,当记者问到中国古代这么多的科学家,你们为什么选择李时珍时,她说:“澳门的五年发展规划里关于培养新兴创业中提及到要发展澳门的中医药,使澳门成为中医药研发、医疗保健等方面的集群地等一系列规划。所以我们选择了与中国人息息相关的中医药主题,而李时珍是大家最为熟悉的名医之一。”另外,他们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医药的发展。“我觉得澳门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地方,可西方的医疗技术发展地比较快,中医药普及比较少。”当吕咏茵以高中生的视角谈及中西医发展的问题时,得到了很多观展者的认同。“希望通过这个作品让更多人了解中医药的发展,正是因为有千万人的努力才会有今天的成就。我们希望中医药变得国际化,让中国的瑰宝得到发扬。”此次影像节中《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李时珍》获得了科普动画一等奖、CECTV中国少年科普创意奖。
康默涵、喻茹奕:为保护我们的蓝天贡献力量
两位最小的参展者康默涵、喻茹奕介绍展品
此次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展映展评活动还迎来了两位最小的参展者、七岁的一年级小朋友——康默涵、喻茹奕。他们的作品《艾科斯罗宾的汽车改造》荣获了科普动画一等奖、FUTURE X未来科技创意奖、CECTV中国少年科普创意奖、“科学原理一点通”优秀作品奖、科学万花筒最佳单项奖五项殊荣,将所有奖项囊获其中。两位小朋友现场的演讲获得很高的人气。“我们查阅到22.2%的雾霾是由机动车排放造成的,所以我们想让机动车作为我们动画的主题。因为我们特别喜欢玩乐高游戏,于是制作了主题汽车——乐高汽车。我们先学习了动画的制作,然后一起进行了构思,对剧情、角色和场景进行了设计。”喻茹奕说。“我们两个还进行了分工,自己画出了背景,做出了一个个人物,最后我们用手机一帧一帧的拍摄出来的。”康默涵在老师的鼓励下也为大家做起了讲解。“这个科普动画完成后,我们把它放给同学们看,放给大人们看,通过这部科普动画想告诉周围的人绿色出行、保护环境,为保护我们的蓝天贡献力量。”
土旦顿珠:生活小科普筑牢深深同学情
西藏林芝中学选送的作品《一碗酥油茶》,获得了科学微电影一等奖、科普创意一等奖、科学万花筒最佳单项奖中的最佳摄影奖。
这部作品以一碗酥油茶为话题。班里新转来的汉族同学李松来家做客,多吉献上洁白的哈达,倒上酥油茶,李松接过酥油茶慢慢品尝,突然把喝进嘴里的酥油茶吐了出来,多吉见状非常生气,他和李松发生了争执,并推搡起来,一同前去做客的藏族同学赶紧劝架,最后李松夺门而出。后来,经过多吉妈妈和老师的讲解,李松也查找图书了解到,原来在藏医学巨著《四部医典》中就论述了酥油对人体的营养作用,“新鲜酥油凉而能强劲,能生泽力又除赤巴热”,认为酥油可“益智增热力”,“人们日常饮食靠油类,体内供热内脏可洁净,体质及补气力容颜添,五官坚固长寿到百年”,最后两人重归于好。“生活小科普筑牢深深同学情”,土旦顿珠说。
“该作品凸显了民族团结一家亲这样一个主旋律,展现了汉藏学生和睦相处,反映了各族师生共同维护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民族团结新局面,赞美了校园里浓浓的师生情、深深的同学情。”次仁旺杰在解说中说。
“这是我们也是西藏地区第一次组队参加大赛,这次大赛让我们懂科学爱影像,通过和全国的参赛选手交流,取长补短。我们讲的是科普小知识的重要性,没有实验工具融入故事,这次影像有点抖动,下次参赛要首先在影像的拍摄技术上下足功夫,其次是科学性上再详细一些,科普知识展示不够。”三位参赛小选手土旦顿珠、旦珍欧珠、次仁旺杰在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参赛感受。
高东凯: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很多的探究方式和拍摄手法
此次影像节中内蒙古自治区选手共获得6个奖项,其中一等奖3个、二等奖2个、“科学万花筒”科学微电影最佳创作团队奖和FUTURE X未来科技创意奖各1个。来自包头市北重三中的张照旭、卢宇昕、高东凯参展作品《清洁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发电探究》,记录的探究装置由太阳能电池板和稳压器两部分组成。高东凯带着记者找到有阳光的地方现场做起了展示,随着太阳光入射的角度和光线的强度的变化,小风扇的风速有了很大的改变。为了稳定电压,他们采用了直流DC-DC电压降压稳压装置,使电压稳定在8伏,电流稳定1.6安。三位同学还联接了充电宝做了储电装置,以方便夜晚使用。作品最终获得了科学探究记录片二等奖。虽然未获得最高殊荣,但高东凯告诉记者,这次活动让平时就爱搞点小发明的他大开眼界,“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很多的探究方式和拍摄手法,我们第一次参加活动认识了很多热爱科学的朋友,感觉非常棒。”
马东骊:自己攒钱建的微型实验室
“咦,为什么水滴在这种高温环境下竟然不蒸发,而是滚动起来?”现场观众好奇地问。
“对,在电陶炉上加热,锅形成炙热的表面,滴上水,你能发现水滴在热热的锅上没有即刻沸腾,而是变成一个个小球,不停地滚动,以怎样的姿态滴下去,取决于它们各自的‘天赋’,个个都有自己的‘神采’,有的充满活力、有的舒展自如、有的随意自在,舞动的水珠就是舞动的科学奇迹。”来自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的马东骊在第八届全国科学影像节的现场正在与观众交流。
马东骊喜欢京剧、书法,也发自内心地喜欢化学,是化学课代表,所以自己攒钱在书房建了个微型实验室,盐酸、碱、氯气、碘等常用试验设备、材料都买回了家。他这次参赛作品的创作灵感,就是来自这个微型实验室的一次实验:用酒精灯为清洗后的药匙加热,药匙上的小水珠没有立刻蒸发,而是在药匙的表面不停地跳动。对于凡事总喜欢问个为什么的马东骊,怎能错过这么新奇的发现?于是,他立刻从互联网找出了答案。200多年前的一个化学发现—莱顿弗罗斯特效应:液体在远高于自己的沸点的物理接触的时候,会在表面形成一个蒸汽层,以至于那个液体达不到自己的沸点会停留在铁皮表面,而不是剧烈沸腾。根据这个效应,我们可以来防止一些不必要发生的伤害,比如微波炉加热液体,时间不能太长,否则会爆炸伤人。
“化学在我心中,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学科,我对它有特别奇特的感觉,对每一个元素,每一个分子、原子,都像自己的朋友一样,我喜欢化学,我也喜欢这些科学现象,我将来也会像这位科学家一样,研究他们,发掘他们。”马东骊这样评价自己对化学的兴趣。
在展示环节,他的团队穿着艳丽的满族服饰,充满着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好多人都跑来和他们合影留念,观众还可以获赠满族民间艺人的剪纸作品。他们三人已将科学影像参赛、展示与观众情感交流三而合一了,把科学的魅力最大程度地传递给了受众,也充分抒发了自己的科学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