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育出一群“机器医生”
- 来源:智网新闻
- 2017-10-25
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离不开智能化生产。产业升级,职业教育就要跟着升级。高职教育要有新观念,让学生变得更有“技术含量”。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我听了十分振奋。”10月23日,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里,校党委书记成立平言语间掩饰不住喜悦。
成立平的振奋与喜悦,源于近年来该校教学理念与行动的创新,和十九大报告中关于职业教育的期望非常“吻合”。
“我们一直朝这个方向努力,有很好的成果。我们投资600万元建设的‘智能制造概念工厂’,已培育出了首批28名学生,在蓝思机器人等企业上岗。他们不只是‘技工’,更是智能生产线设备的‘医生’。”成立平很自豪。
“无中生有”:校园里建起智能制造概念工厂
翻过一个小山坡,科技日报记者见到了这座“潜伏”在校区内的工厂——一座由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宇环数控等企业,耗资近600万元、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的智能制造概念工厂。
工厂里的全智能化生产线不长,约20余米,却“五脏俱全”。除数控切割机床、数控精密雕刻机床、数控精密磨削机床等,还“蹲点”着拥有自动视觉检测系统、可完成上下料、物料传送、成品入库等功能的5款智能机器人。
“这里利用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产品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和商务电子化的‘五化’融合。它是一个可实现零件从订单到成品入库再到无人加工的生产线,目前已能实现一定规格制品的批量自动生产和一定规格范围内产品的个性化定制。我们联合产业园区工业服务基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共同在此开展深度的产教融合。”学校副院长任丕顺说。
说起概念工厂的“起源”,成立平打开了“话匣子”。他回忆,2015年前后,现代加工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提速,不少企业工厂启动智慧生产线改造,以无人车间智能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力。“智能化后,生产线上看不到人了。但机器也会‘生病’,需要‘医生’修理。”成立平敏锐地打起了“机器医生”的算盘。
人才需求的变化,倒逼着学校对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不过,学校已有的实训设备,无法匹配智能制造产业链的需求。考虑到学生去智能化工厂实习,只能“看”,不能动手去研究生产线上机器,更甭提怎么维修的难题,学校领导班子一致拍板同意搭建了这座概念工厂。
脑洞大开:学生进入“线上线下”学习新时代
学校增设了工业机器人专业,并拟继续加大原有机电一体化专业设备维护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以这条智能化生产线为主线,学校编制了生产教学课程。把生产线上能用到的知识点,包括基本原理、检测、排除故障等,统统编写入了量身定制的教材。
由此,该专业的学生开启了“线上线下”学习的新时代:生产线下学理论,生产线上搞实践。“学生动手能力强化了,到工厂后可以零实习上岗,很受欢迎。”成立平说。目前,概念工厂智能生产线,已通过湖南省科技厅新产品新技术鉴定,并获得湖南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应用奖励。
“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离不开智能化生产。产业升级,职业教育就要跟着升级。高职教育要有新观念,让学生变得更有‘技术含量’。让学生从纯动手型的技能人才,向技术技能型人才转变。”院长杨翠明说。
依托于此,湖南机电职院牵头组建了长沙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湖南省机械工程学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专业分会、湖南省机器人与智能装备职业教育集团,成立了智能工厂装备集成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校级科研团队和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群校级教学团队,开发出相关校本教材8本,并制定了相关课程标准。
围绕“智能化”,学校不仅培育学生学习相关技术,还出台了系列措施鼓励教师开展科技创新,服务中小企业的智能化改造。目前,学校研发团队已研发了直角坐标机器人、智能润滑系统和智能物流仓库等,并可为企业提供焊接机器人工作站集成、立体仓库和机器人实训系统等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