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技术交流年会暨创新成果展举办

  • 来源:智网新闻
  • 2017-10-25
         10月21日,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指导、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的“第一届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技术发展交流年会”(以下简称“交流年会”)在厦门隆重召开。本次会议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7科学与技术年会”同期举办,后者的平台和影响力为本次交流年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交流平台。

  据了解,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以下简称“工程技术中心”)工作始于1998年,环境保护部按照环境保护事业发展需要和国家环保科技规划,先后设立了42家工程技术中心,涵盖水、气、固废、噪声、监测、农村、生态等主要污染控制领域。这些工程技术中心个个“身怀绝技”,技术研发和转化能力突出,拥有良好的工程技术和专业人才储备,是各环保领域的“领跑者”。

  “交流年会”汇聚了多家工程技术中心的技术带头人,与会者近200人。来自20家工程技术中心的行业技术带头人,就当前面临的环保技术关切和技术瓶颈,作了发展报告。


  专家们介绍了各自工程技术中心的建设任务,还拿出了“看家本领”进行切磋,如汞污染治理及资源化、工业烟气超低排放、燃煤工业锅炉节能与污染控制、化工废水资源化与深度处理、工业炉窑烟气脱硝超低排放、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新技术应用、化工行业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工业副产石膏资源化利用、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无害化处置、危废处置及资源化利用、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大气颗粒物组分在线分析与源解析技术、基于环保物联网的生态环境监测监控体系建设、降低排水沥青路面噪音等,皆是既先进又能落地实战的治污技术。基于技术硬实力,其中不少创新成果已经转化,投入市场应用,且收效颇丰。这20份报告,兼具广度与深度,带来庞大的信息和前沿又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促进环保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服务环境质量改善”。有参会者表示,今年首次举办的“交流年会”是各工程技术中心展示自身发展成就和创新技术成果的新平台,提供了各中心互相学习的契机,是一场思维碰撞的高端盛会、交流切磋的盛宴,对促进各中心发挥科技创新和工程转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据主办方介绍,为更充分展示各工程技术中心的前沿尖端技术,让与会者有更直观的认识,会议期间特设“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创新成果展”,推介各中心的多项创新技术。展区色调、风格统一,具有统一名称标识。

  10月20日上午,环保部副部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黄润秋到场参观、听取了现场专家对各类创新技术的讲解。他对展区简约清新的风格、高精尖的技术及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技术产品、视频播报、展板海报、实物模型等),加以肯定和赞赏。

  展区有不少展品吸引了众多观众的注意。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信息化与处置中心推出的阿拉环保智能回收站,可收集废弃不用的手机、U盘、耳机、充电器等小件电子产品,并支持扫码开箱、实时称重、线上支付等功能,已在上海投入使用。该中心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废旧家电拆解和资源技术研发,能实现废旧家电的自动化拆解、破碎和高效分离,使铁、铜铝、塑料的回收率分别达到100%、93%、95%。

  展区还有一座名为“烟气治理岛”的微缩模型,是电力工业烟尘治理中心的研发成果,其原理是将燃煤发电厂的脱硫、脱硝、除尘等治理环节打包集成,打破各子系统“治理孤岛”的壁垒。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华电邵武电厂、华能罗源电厂、华电永利电厂等。


  膜生物反应器与污水资源化中心的“MBR+DF”双膜水处理装置引来不少观众围观。目前,我国城镇污水处理的国家标准最高为一级A(相当于地表Ⅴ类水),经第一步MBR膜处理后的出水品质,大部分指标达到地表Ⅳ类水标准,且污泥产量少,二次污染小。第二步利用孔径0.1纳米的DF膜,高效去除重金属离子、溶解性有机物、胶体、细菌和病毒,将水进一步处理到地表Ⅱ类水标准。


  展区内钢铁工业污染防治中心自主研发的“低温烟气循环流化床同时脱硫脱硝除尘技术”,可同时脱除烟气中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及粉尘。整套工艺脱硫效率可达85%~98%,脱硝效率可达60%~85%,该系统出口粉尘浓度小于10毫克/立方米。

  城市噪声与振动控制中心的主要技术成果也在展会上呈现,包括轨道交通隔振技术、噪声地图关键技术、地铁上盖建筑振动控制成套技术、功能声学材料研发等,其中已有两项科研成果阶段性实现产业化。


  展区内一个圆筒状的设备也引起了观众的好奇。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那是电子电镀废水处理与资源化中心研发的兼氧膜生物反应器(简称“FMBR”),它将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单元相结合,让污水污泥高效同步去除。据了解,FMBR在国内30个省(市)及国外17个国家得到应用,在国际维和部队污水治理、大连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等项目中表现卓越。

  此外,主办方还推介了工业污染源监控工程技术中心的生态环境大数据服务平台。该平台通过物联网采集、互联网抓取等方式,将生态环境大数据集中在一张动态图中,实时展示、精准解析污染源成因,并进行预警预报,建立了政府监管、企业负责、公众监督下的全民环保新模式,已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山西、山东等地成功应用。

  自主创新、突破核心技术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事业,但参会的工程技术中心工作人员相信,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必能走出一条自主研发的科技创新之路。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讯媒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相关评论

在线客服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