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科技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 来源:智网新闻
- 2017-10-21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科技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农业农村科技砥砺奋进,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我国农业农村科技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1. 优化农业科技创新布局,出台一批重要政策文件。国办出台《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若干意见》《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2个重要文件。科技部编制发布《“十三五”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十三五”食品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等4个专项规划。科技扶贫列入国务院《“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2017年中央1号文件将“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单列成章,重点部署农业科技创新工作。
2.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供给,实现一批重大技术突破。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等重要科技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动植物生物反应器领域实现重大进展,大型超高压食品加工技术打破国外技术装备垄断等。两系法杂交水稻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小麦矮抗58和玉米浚单20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53.5%上升到2016年56.7%,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提高到96%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5%。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累计增产粮食5600万吨,增加效益1300亿元。
3. 深化农业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布局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布局重大项目,构筑先发优势,积极推动种业自主创新工程,牵头组织论证并启动实施“七大农作物育种”“智能农机装备”等8个农业农村领域重点专项,凝炼推动“蓝色粮仓”等科技专项,形成“1+8+N”科技创新格局,将在农作物新品种培育等方面形成一批创新技术和成果,支撑国家粮食安全、食物安全、农业生态安全,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和综合生产力。
4. 夯实农业科技创新物质基础,建设一批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农业领域已经建成3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84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目前36家农口联盟集聚了全国155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单位,培育超级杂交稻等1200多种新品种,研制了全球首张水稻全基因组育种芯片、400马力级重型拖拉机等3390余种新产品、新材料、新装置,2000余项技术成果已转化和市场应用,应用产值达到500亿元,有效提升我国现代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施以来,农业领域共有85名科研人员入选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9个团队入选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5. 深化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取得一批国际合作成果。不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科技合作,启动在莫桑比克、贝宁、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等建立农业联合研究中心,在老挝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园等。全面展开与美国、加拿大、以色列等重点国别的政府间合作以及与盖茨基金会、UNDP等的非政府组织间合作。与美国农业部签署农业旗舰项目议定书及9份附件,召开了中美农业科技合作联合工作组会议5次,共建立联合研究中心4个,已支持20个中美农业科技合作专项。
6. 提升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科技园区经过二十年发展,通过创新驱动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的轨道,已建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2家、国家农业科技园246家,形成政府主导型(87%)、企业主导型(9.7%)和科研单位主导型(3.3%)三种模式。科技园区土地产出率0.62万元/亩,农业劳动生产率14.25万元/人,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0%和85.1%。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成为农业农村改革的试验田,探索城乡统筹发展新模式,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较陕西省高60%。李克强总理指示“杨凌农业示范区要形成制度红利,把先进农业技术和创新机制辐射到全国”。汪洋副总理要求“杨凌农业科技园已有成功实践,要做好推广工作”。
7. 加快创新要素向基层集聚,涌现一批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成功案例。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若干意见,最大亮点就是以新发展理念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动县域创新驱动发展。84.6万科技特派员活跃在基层一线,向“三区”县选派培养科技人员80714名,638家“星创天地”累计孵化企业10335个。浙江新昌、江苏常熟、广东茶山专业镇等县域呈现出创新驱动发展的基本特征。
8. 实施科技扶贫精准脱贫,凸显一批科技扶贫先进典型。统筹推进行业片区定点扶贫,创造出“大别山之路”等科技扶贫经验,涌现出李保国等一批先进典型,出版《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科技扶贫100个典型案例》。科技部定点帮扶的井冈山市今年2月在全国592个贫困县率先脱贫摘帽。全国“科技活动周”科技扶贫精准脱贫成果展,得到刘延东副总理的充分肯定。中央电视台以“科技扶贫三十年取得重大进展”进行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