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今日丨中国的“原子弹之父”钱三强诞生
- 来源:智网新闻
- 2017-10-16
【编者按】
1913年10月16日,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生于浙江绍兴。51年后的同一天,中国在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继美国、苏联、英国 、法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装的国家。
16岁立志学工科,19岁考取清华大学物理系。1937年夏天,24岁的钱三强来到声名显赫的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居里实验室,师从发现人工放射性镭的约里奥•居里夫妇。钱三强自此融入原子世界,并于1940年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
1947年,钱三强因发现原子核在中子的打击下不仅可以一分为二,而且可以分裂为三乃至四(即三分裂、四分裂)获得法国国家科学院优厚的德巴微物理学奖金,还被提升为该院研究中心的研究导师。在彼时的中国留法学者中,唯有钱三强一人获得如此重要的学术职位。
然而,一年之后,钱三强毅然回国。居里夫人之女伊莱娜以镭相送,并告诉了相关的保密数据,以备将来之需。
钱三强回国后出任清华大学教授,同时负责组建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所。1955年,中共中央作出研制原子弹的战略决定后,钱三强担任了原子能研究所所长、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全身心投入到原子能事业的领导和统筹工作中。
美国有位名叫罗伯特•奥本海默的著名核物理学家,他因主持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而被誉为“美国原子弹之父”。殊不知,中国也有一位“原子弹之父”,那就是钱三强。1992年6月28日,钱三强同志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
德、智、体“三强”
钱三强,原名钱秉穹,1913年出生于浙江绍兴,父亲钱玄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
他自幼喜欢读书,读不明白就问,四五岁时学会了很多道理和知识。一转眼,钱秉穹6岁了,他进入北京大学的子弟学校--孔德学校读书。由于钱秉穹在父亲身边接受了良好的启蒙教育,因此,孔德学校允许他直接读二年级。
在良好的学习环境里,钱秉穹奋发上进,学习十分刻苦。虽然他是跳级生,但是学习成绩一直位居前列。他热爱体育,还是运动场上的一名健将。他还结交了两个非常要好的伙伴,小兄弟之间他排行老三。一次,一个体质不如钱秉穹的同学给他写信,信中自称“大弱”,而称他为“三强”。这封孩子们之间互称绰号的调皮信,恰巧被钱秉穹的父亲看见了。他突发奇想:“既然我们提倡新文化,反对复古,主张中国文字朝着大众化、平民化的方向发展,为何在为子女起名的问题上囿于形式?”于是,钱玄同决定,给钱秉穹改名为“钱三强”,取意“德、智、体都进步”。
结缘科学
1929年,即将中学毕业的钱三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建国方略》等几本进步书籍,书中描写的未来中国蓝图深深地吸引了钱三强:以兰州为中心建成几大铁路干线,北方、东方和南方设立大港……他读着读着,仿佛一个长期行走于黑暗涵洞的人终于看见了前方的光明。他朦胧中感到自己有责任响应孙中山先生的主张,为这样美好的蓝图奋斗。他认为,要使国家摆脱屈辱,走向富强,除了建设强大的工业,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别无他途。于是,他找到父亲,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想好了,我以后要学工科,将来做一名机电工程师!”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开明的父亲的支持。
次年秋,17岁的钱三强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大学理学院录取为预科生。两年后,他考取了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成为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的一名助理员,从事分子光谱方面的研究。就在担任助理员期间,一个令人激动的机会降落在钱三强的头上,在研究所所长严济慈的鼓励下,钱三强考取了到法国巴黎大学的留学机会。他将进入当时世界上原子核科学研究最先进的机构之一——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而他的导师,就是发现人工放射性镭的约里奥•居里夫妇。
发现原子核裂变
1937年夏,钱三强来到了声名显赫的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居里实验室。这时,玛丽•居里夫人已经去世,实验室的工作由她的女儿伊莱娜•居里和女婿约里奥•居里主持,他们正在向刚刚发展起来的前沿科学——原子核物理进军。钱三强有幸成为伊莱娜的弟子,他的博士学业被安排在居里研究室和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同时进行。
他勤奋好学,将整个身心都融入到原子世界,于1940年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此后,法国遭法西斯德国进攻沦陷,太平洋航线中断,钱三强未能如愿返回祖国,继续在巴黎的两家实验室从事原子核物理和放射化学的研究,并于1944年出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利用优越的科研条件,他与外国科学家合作,在量子力学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他与同班同学何泽慧(后来成为妻子)及两个法国研究生一起,发现原子核在中子的打击下不仅可以一分为二,而且可以分裂为三乃至四(即三分裂、四分裂)。这项研究成果在1947年经约里奥•居里系统公布后,引起巨大的轰动,被认为是二战后居里实验室和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第一个重要成果。由于成就突出,钱三强获得了法国国家科学院优厚的德巴微物理学奖金,还被提升为该院研究中心的研究导师。这在中国留法学者中,也只有钱三强一人获得这样重要的学术职位。
回中国施展抱负
然而,令人羡慕的职位和丰厚的待遇,并不能减轻钱三强对祖国的思念,他执意要回中国施展抱负。1948年4月,钱三强来到导师家中告别。伊莱娜以镭相送,并告诉了相关的保密数据,以备将来之需。面对凝聚着他们半生心血和汗水的如此厚礼,钱三强不禁动容了。两个月后,钱三强夫妇携刚满半岁的女儿回到祖国,出任清华大学教授,同时负责组建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所。
新中国成立后,钱三强积极参加中国科学院的组建和调整,曾先后主持中科院计划局和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工作。1955年,中共中央作出研制原子弹的战略决定后,钱三强担任了原子能研究所所长、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全身心投入到原子能事业的领导和统筹工作中。他和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王淦昌、彭恒武等一起,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并提出了发展我国核科学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他还想方设法吸引海内外人才,仅仅几年时间,就有一大批有学术造诣和奉献精神的核科学技术专家从西方、东欧和国内各大学研究单位来到原子能研究所,使它成为我国第一个综合性的核科学技术研究基地。
钱三强
1946年钱三强先生在巴黎居里实验室用依莱娜的高倍显微镜进行观测。
钱三强(右)和夫人——女科学家何泽慧(左)在一起研究学术问题。
1948年春,钱三强(右)回国前夕在巴黎与约里奥·居里夫妇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