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正是扬帆时——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科技创新事业纪实
- 来源:智网新闻
- 2017-10-13
2014年5月23日,习近平在中国商飞设计研发中心C919大型客机展示样机驾驶室察看。 |
北京中关村。
四年前,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走出中南海,把“课堂”搬到了这儿,调研、讲解、讨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在这次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
今天,同样是中关村。海淀西大街一条不足200米的“中关村创业大街”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的“新坐标”,咖啡馆里满是创业者鲜活的面孔,众创空间内也孕育着越来越多的独角兽企业。
这里是欣欣向荣的中关村,更是朝气蓬勃的创新中国。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从宏观战略到微观细节,从纵深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到前瞻布局未来发展前沿,从协同推进区域创新到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五年,总书记一直牵挂着中国科技发展的点点滴滴;这五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施,中国有着更强的创新实力和更多的创新自信。
创新驱动发展有了顶层设计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党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立足我国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
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是强国所需,是形势所迫。方向虽已明,但此前,创新作为一个体系还未建立,创新的生态和环境还有待加强。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要抓好顶层设计和任务落实……”总书记强调。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部署了创新驱动发展顶层设计的任务,并强调要突出五个“着力”,即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着力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和着力扩大科技开放合作。
随后,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在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简称“国家科改领导小组”)直接组织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顶层设计在凝聚共识中有序展开。
最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于2016年5月正式发布。《纲要》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了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明确了未来30多年的奋斗目标、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
《纲要》发布,重在落实。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在国家科改领导小组领导下,科技部发挥国家科改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推动建立落实《纲要》的工作机制,细化分解任务,协调推动有关部门和地方制订贯彻落实《纲要》的具体实施方案。
“目前,《纲要》提出的任务都在逐步落实中,例如,推动实施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三部曲’,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部署‘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筹建国家实验室等。”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体制机制改革向纵深迈进
创新驱动发展,改革驱动创新。
2014年6月,在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我们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完善点火系,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
改革,改出更鲜明的国家力量。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和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从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等8个方面提出了30条改革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法律体系,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供有力保障。
随后,中办、国办制定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科技体制改革的战略方向和整体布局。作为中央关于经济领域“四梁八柱”性质的综合性改革方案之一,提出了10个方面32项改革举措143条政策措施,形成了时间明确、路线清晰的改革“施工图”。
这张“施工图”一直贴在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的墙上,也印在国家科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工作人员的心里。国务院领导同志在视察科技部时,对这种“挂图督办、插旗标注”的工作推进方式给予了高度肯定。“截至目前,91项任务已出台相关文件,正在推动落实,52项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正在按照计划加快推进,实现时间过去1/2,任务完成2/3。”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司长贺德方说。
将改革进行到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构建总体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清晰、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计划体系和管理制度。
体制机制的改革正在最大限度释放着创新活力。
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和项目资金管理改革,是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本次改革是政府科技管理职能的重大调整,涉及面广,关注度高。”科技部资源配置与管理司司长张晓原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科技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坚决破除部门利益,从各自管理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率先启动改革,全面统筹改革实践,耐心细致地处理改革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把改革工作推向纵深。
目前,科技计划优化整合工作已基本完成。改革前由相关部门各自管理的近百项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已整合为总体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清晰的新5类科技计划。与改革前相比,真正盘活了存量财政科技资金,优化了财政科技支出结构。
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已基本建立并常态化运行,初步解决了条块分割、资源配置“碎片化”问题。
相关部门通过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共商科技改革与发展重大事项,联合推动相关工作。“最明显的感觉是,以前制定科技领域的规划就是科技界的事,但这次制定‘十三五’科技发展的规划,就是各部门群策群力的结果。”张晓原说。
战略咨评委开展的咨询论证工作有效支撑了联席会议的科学决策,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监督评估体系、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和专家库等为落实重大决策、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研发任务提供了重要依托。通过竞争择优方式遴选出的7家科研管理类事业单位被改造为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已按照统一的制度规范和工作流程组织完成了2016和2017年度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受理、评审立项和启动实施等工作,使政府部门从具体项目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将主要精力用于“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
项目评审的公平公正进一步凸显。从2016年起,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委托科技评估中心,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连续2年对重点专项立项评审专家和项目申请人进行了电话访谈,2017年还增加了对项目申报单位科研管理人员的访谈。最新访谈结果显示,6成以上受访人员认为今年的立项评审公正科学合理性与公平公正性比2016年更好。
同时,科研设施仪器等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国家重大科技决策咨询制度逐步完善,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和创新调查制度全面实施,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专业化、市场化水平快速提升,“双创”支撑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科技体制改革的范围从科研领域扩展至经济、社会、政府治理等各相关领域,着力点从研发管理转向创新服务,受惠面从科技人员扩大到广大人民群众,改革的关联性、复杂性、影响力大大提高。”贺德方表示。
科研人员有了更大自主权和获得感
“与总书记面对面,畅谈科技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了。”2013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中科院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李振声在回忆当时与习近平总书记座谈时说。
“记得早在2011年春节前夕,他到家里看望我,就坐在这位置。”李振声指着自家的黄皮沙发说道,“总书记一直关注中国粮食的持续增长问题,昨天,我又汇报了中科院50年盐碱地治理研究成果并提出建议。总书记对科技创新寄予厚望。”
在对中科院的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其发展提出“四个率先”的要求,他也寄语广大科技人员,要牢固树立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思想,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把人生理想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
人才是创新的根本,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尊重人才、培育人才,最大程度地释放人才的创新活力,是总书记心头挂念的事。
如何让科研人员有获得感?
一套套组合拳频繁推出。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让科技人员合理合法增加收入,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项举措。
过去,兼职兼薪这件事,在科研院所与高校是几乎没人敢触碰的“红线”。
是时候打破僵局了。2016年11月出台的《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科技成果产权对科研人员的长期激励,允许科研人员和教师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
“以前搞农技推广心里老不踏实,牵扯到成果转化的具体经济关系时很难把握,生怕违反规定和制度。”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张放说,现在国家鼓励科技人员兼职兼薪就是倡导创新创业,拓展了成果转化和服务的空间和深度。
随着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的推进,“让信息多跑路,科研人员少跑腿”正在成为现实。视频答辩评审推行7年来,项目申请单位和答辩人员足不出省即可参加评审答辩;初步测算,每年节约科研人员科研时间约3万人天,节约科研经费约4000—5000万元。
值得一提的还有总书记特别关心的院士制度改革。科技部会同中科院、工程院及中组部、人社部等有关部门,修订《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章程》,出台院士增选、审核把关、道德规范等一系列配套细则,形成了覆盖院士“进、管、出”各个关键环节的新制度规范。
“原来中科院院士推荐有125个渠道,工程院院士推荐有112个渠道,现在只剩院士、中国科协推荐两个渠道,院士退休制度得以落实,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学科覆盖更趋全面,更多一线专家当选,平均年龄进一步降低。”贺德方说。
面向未来的战略部署稳步推进
如果说破除体制机制藩篱最大限度释放创新活力是创新的现在时,那么在总书记的心里,面向未来的创新将来时同样重要。
科技部部长万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回忆说:“给我印象很深的,就是总书记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他认为,其实中国丧失了多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才使得我们落后。所以当前我们必须要抓住现在的,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机遇稍纵即逝。”
当今世界,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
“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把重要领域的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实施一批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的重大科技项目。”总书记提出明确要求。
2016年,由国务院发布实施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围绕重大专项、基础研究、前沿技术领域、新兴产业培育、体制机制改革等重点领域,部署编制了32个科技创新专项规划,进一步完善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体系,形成了对《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细化部署和落实。
《规划》还发布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形成了面向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
在谈到面向未来的战略部署时,总书记多次提到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和国家实验室的建设。其中,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立项建议2016年已经中央、国务院审议通过。科技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依托国家科技计划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就每个重大项目成立专项委员会,协同推进重大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和启动实施。
按照“成熟一项、启动一项”原则,现已全面启动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深海空间站及天体一体化信息网络4个项目的实施方案编制,力争在2017年底前编制完成全部实施方案。
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司长秦勇说,“十三五”时期面临着国际科技竞争的严峻挑战和经济新常态对科技创新的迫切需求,中国对能源、信息、空天、制造、交通、材料、现代服务业等高新领域编制专项发展规划,并将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国家战略平台,其中包括启动建设国家实验室和布局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科技部透露,2017年将在重大创新领域启动组建国家实验室。目前,国家实验室的筹建工作进展顺利。
创新不是喊口号,需要披荆斩棘的勇气,破釜沉舟的决心,扎实落地的措施。
牢记使命,为了总书记心系的科技创新事业砥砺前行。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在今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号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的核心关键作用,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谋划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向纵深迈进,瞄准前沿的战略部署稳步推进……这五年,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科技实力正在实现整体跃升,日益强劲的“第一动力”正引领着“中国”号巨轮破浪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