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研究院揭示青藏高原内陆近地面臭氧变化特征、原因及区域代表性
- 来源:智网新闻
- 2017-10-11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筹)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康世昌团队与兰州大学和圣路易斯大学等合作研究成果以Surface ozone at Nam Co in the inland Tibetan Plateau: variation, synthesis comparison and regional representativeness为题发表在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ACP)上 ,报道了青藏高原纳木错地区地表臭氧的季节和日变化及其来源。科研人员基于5年的持续观测研究发现,青藏高原内陆纳木错地区地表臭氧浓度平均值为47.6±11.6 ppb,其季节变化为春高冬季,主要受到长距离传输和平流层输入的影响,而其日变化为昼高夜低,主要受到区域环境,如大气垂直交换和光化学作用的影响。纳木错地区地表臭氧月平均高值出现时间晚于高原南部的NCO-P等站,而早于高原北部的瓦里关等站。
该成果对研究青藏高原地区臭氧变化特征、规律及其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填补了内陆偏远地区地表臭氧缺乏长期监测的空白,也为青藏高原地区大气污染物传输过程研究提供了新思路。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B类先导专项的资助。
纳木错站及青藏高原其他观测站点位置示意图(括弧内为该站点地表臭氧浓度(ppb))
纳木错地表臭氧(ozone)、向下短波辐射(SWD)、边界层高度(PBLH)及风速日变化(wind speed)。误差棒为95%置信区间
青藏高原各站点地表臭氧月变化(A,青藏高原北部:夏季高值型;B,青藏高原中部:春季高值型;C,青藏高原南部及喜马拉雅山南坡:春季高值型)
青藏高原各站点地表臭氧月变化(A,青藏高原北部:夏季高值型;B,青藏高原中部:春季高值型;C,青藏高原南部及喜马拉雅山南坡:春季高值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