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制杂交组合900余个,中科院植物所助力“洋葡萄”本土化

  • 来源:智网新闻
  • 2017-10-04
 
 
我国葡萄产量巨大,但绝大多数品种由国外引进,对我国的气候条件适应性差。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植物所了解到,该所作为国内开展葡萄科学研究最早的单位,围绕产业需求,培育出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葡萄新品种,促进我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发展。
 
植物所研究员李绍华介绍,葡萄在汉朝时期经西域传入我国,目前我国已是世界葡萄生产与消费第一大国。现在广泛栽培的欧亚种葡萄起源于地中海气候的西亚地区,气候特点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而我国主要为大陆性季风气候,葡萄果实发育的夏季雨热同季,病害较重;冬季寒冷干燥,需要埋土防寒。
 
植物所经过60多年时间收集与保存葡萄种质资源,开发并优化了对葡萄品质及抗寒、抗热等性状的系统评价方法,弄清了部分葡萄果实品质及部分抗性基因及调控机制。
 
李绍华说,在此基础上,该所配制杂交组合900余个,培育出“京”字号早熟和极早熟鲜食新品种14个,以及“北”字号抗寒旱和抗病酿酒新品种7个和制汁新品种3个。
 
其中,酿酒葡萄品种利用原产我国长白山的高抗寒旱野生山葡萄与欧亚种葡萄杂交选育而成,在全国19个省市栽培面积超过1.1万亩,其高抗寒旱(免埋土)、抗病(少植保)、低成本、优质特色正引领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讯媒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相关评论

在线客服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