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载强国梦想 助力科技创新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综述

  • 来源:智网新闻
  • 2017-09-28
       科技期刊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创新成果交流传播的重要载体,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园地,是争夺国际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的主要平台,在记录和传播科技成果、引导学术建设、开展学术评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事业、出版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科技期刊取得了卓越成效。

一、创新驱动,攻坚克难——我国科技期刊发展取得长足进展

中国科技期刊从无到有,直到今天硕果累累,始终与中国社会的命运紧紧相连。从1792年我国最早的科技期刊《吴医汇讲》,到1949年科技期刊只有80余种,发展到1965年共有506种。改革开放后,科技期刊取得飞跃发展,1988年达到2951种。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科技期刊持续发展,2001年增长至4420种。目前,我国共有科技期刊5000余种,占我国期刊总量的一半左右。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事业、出版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科技期刊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品种数量不断增长

2013年至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共新批创办期刊303种,其中科技期刊128种,英文或中英双语科技期刊84种。目前,我国期刊出版总量已由2012年底的9867种增加到2016年底的10084种,新增期刊主要为服务优势重点领域、前沿空白领域和新兴交叉领域的科技、学术期刊。

(二)学术水平稳步提升

根据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统计,近十年来,我国科技核心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分别以14%和5.4%的速度保持增长,科技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指标呈上升趋势。1987年,《科学引文数据库》(SCI)选用中国期刊仅11种,占其收录期刊总数的0.3%;2012年,中国大陆地区入选期刊为135种;2016年,这一数字达到178种,且其中位于学科影响力前四分之一(Q1区)的期刊比2012年度增加了28种。这些数据显示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和总体影响不断提升。

(三)品牌特色日益鲜明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数学、物理、光学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期刊集群。近年来,涌现出一批代表我国学科优势、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期刊:《细胞研究》历经15年发展,2016年最新影响因子达到15.606,在我国科技期刊中位居首位;《光:科学与应用》2012年创刊,2014年度影响因子达到14.603,目前在全球光学期刊中排名第三;《骨研究》《国家科学评论》2012年创刊,《纳微快报》2014年创刊,《光子学研究》2016年创刊,均在较短时间内跃居全球同类期刊影响力前列,显示出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强劲势头。品牌期刊的崛起,确立了中国科技期刊在国际上新的地位和形象,增强了我国科技期刊的信心。

(四)改革创新不断深化

近年来,伴随着改革的步伐,科技期刊积极探索创新发展之路。2017年1月,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成为我国首个上市的科技期刊出版单位。以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北京卓众出版公司等为代表的期刊出版企业,和以中国航天期刊群、中国光学期刊联盟、力学期刊联盟等为代表的学科刊群,积极推进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初见成效。以中科院中国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平台、高教社中国学术前沿期刊网、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网等为代表的数字化平台,积极探索新型出版模式,努力进行编辑、出版、传播、利用全链条的数字化转型,并以数字化平台为核心,提升了集约化发展的能力。

(五)政策支持效果明显

2013年,中国科协、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六部委联合推出“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2015年,中国科协、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此外,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于2010年首次在“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增设“期刊奖”,于2011年启动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于2013、2015年两度开展“百强科技期刊”评审推荐工作,于2014年下发《关于规范学术期刊出版秩序 促进学术期刊健康发展的通知》,于2015年下发《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均为科技期刊的规范管理、融合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精品引领,系统推进——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成绩斐然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是中国科协及所属全国学会、直属单位主办或参与主办的期刊,是我国最重要的出版与学术交流资源之一。截至2016年9月,中国科协及直属单位、185个所属全国学会共主办或参与主办科技期刊1091种(中国科协主管480种),其中中文期刊982种,英文期刊109种,数量约占我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总数的21%。微信图片_20170823162107.jpg

(一)门类齐全、覆盖面广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门类齐全、品种多样,学术、技术、科普等不同类型期刊并重发展,已经形成了全方位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和科学普及的布局。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全面涵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各个学科领域,总体学术水平和各项学术指标居于国内同类期刊领先地位。据统计,2015年在国外27个重要数据库收录的2428种中国期刊中,有718种中国科协期刊,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国内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综合评价在本学科排名第一的期刊中,中国科协期刊均占50%以上。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整体学术质量和影响力持续居于我国同类期刊领先位置。

(二)持续助力、提升水平

中国科协长期致力于推动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在1996年设立自然科学期刊专项的基础上,相继实施了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2006年)、学会能力提升专项优秀国际科技期刊奖项(2012年)、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2013年)、中国科技期刊登峰行动计划(2016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2016年)等。

1.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

2006年开始实施的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是目前我国对科技期刊特别是中文科技期刊支持范围最广、支持数量最多、业界影响最大的项目。该项目每三年一个周期,目前已进入第4个周期(2015-2017),预算额度3735万元/年,项目数量199项/年,设立“中国科协科技期刊TOP50”项目,在推动学术水平提升、办刊队伍建设、国际合作、提高数字化传播水平和实施集约化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效果。

2.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

2013年,中国科协、财政部、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六部委共同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该计划是首次获中央财政专项支持,首次由相关部门联合实施,首次面向全国英文科技期刊的项目,在同类项目中资助力度最大、目标国际化程度最高、影响力最深远。

影响力提升计划第一期(2013-2015)支持总额度达2.91亿元。截止2015年底,期刊影响力计划第一期项目已经结束,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入选期刊在引证指标、国际化程度、办刊队伍、办刊能力等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初步形成了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英文科技期刊群。

2016年起,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二期(2016-2018)项目正式启动,预计支持总额度为3.15亿元。为进一步缓解我国英文科技期刊数量少、在国际竞争中缺乏竞争力的现状,二期项目适当增加了每年支持新创办期刊(D类项目)数量,由10项/年增加为20项/年。

3.中国科技期刊登峰行动计划

2016年中国科技期刊登峰行动计划启动,《中国机械工程学报(英文版)》等16种期刊入选,奖补经费共计2000万元。该计划实施以好中选优、统筹兼顾、精准扶持为原则,结合我国科技期刊布局和学科发展实际,在相关重点学科领域,遴选推介一批办刊基础好、学术交流活跃或发展前景广阔的科技期刊,支持其进一步提升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英文科技期刊为主、兼顾中文科技期刊,以及具有发展潜力的期刊。针对目前存在的制约期刊自身发展的瓶颈因素和薄弱环节,为入选期刊精准定制支持方案,争取取得重点突破,提升其集聚国内外最优秀的科研成果的能力。

(三)精品涌现、效果显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在数量增长的同时,质量稳步提高,学术影响力不断增强;期刊的运营模式、技术应用、出版模式等多个方面都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涌现出一批精品期刊,获得出版界的广泛认可。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单元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出版政府奖从第二届开始设置期刊奖以来,中国科协有6种主管期刊(《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机械工程学报》,《航空知识》、《石油学报》、《化工学报》、《中华儿科杂志》)分别获得第二、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在最新公示的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入选名单中,中国科协又有4种主管期刊榜上有名:《中国航空学报(英文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国电机工程学报》、《中国药理学报》。作为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的优秀代表,它们长期以来的不懈努力获得了出版界的认可。

最新公示的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入选名单有4种中国科协主管期刊

三、率先行动,砥砺前行——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蓬勃发展

中国科学院作为中国自然科学的最高学术机构,现有期刊354种。中国科学院期刊事业蓬勃发展,成绩辉煌,在记载和传承中国重要科研成果、引领学科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打造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英文精品期刊。

(一)英文期刊跨入国际前列

目前中国科学院共有78种期刊被SCI收录,国际同学科排名位于Q1区的期刊数量上升至22种,占全国34种期刊的65%,其中7种期刊进入国际同学科排名前10%。

第1部分配图2

在2016年“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项目中,中国科学院先后有39种期刊获得支持,获支持比例最大。

第1部分配图1- 2016年度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中的中国科学院期刊

(二)中文期刊持续繁荣发展

历经60余年的发展,中国科学院中文期刊已发展到242种,在报道和记载中国里程碑式科研成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袁隆平《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屠呦呦《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等。

中文期刊多次荣获“百强科技期刊”和“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中文科普期刊成绩斐然,打造出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各类科普期刊29种。《中国国家地理》还出版了日文版、繁体字版和英文版,期发行量曾达百万册。《中国国家天文》《中国国家旅游》《电脑爱好者》《家庭用药》《博物》《互联网周刊》《物理》等知名科普期刊在我国家喻户晓,在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新型出版模式引领期刊知识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国科学院提前布局和探索新型出版模式,引领期刊知识服务变革,率先启动多平台、多系统、多办刊主体、多管理方式、多体制办刊的多模式集中办刊改革,自主研发并建立预发布平台、采编云平台、出版生产科云平台、SciEngine平台为基础的全流程数字出版知识服务体系。

第3部分配图-新型出版模式引领期刊知识服务

(四)专业化高素质编辑队伍日益壮大

中国科学院拥有专业化、年轻化、高素质的期刊编辑团队,博士学位约占1/4;自 2008年起,率先实施“期刊出版领域引进优秀人才计划”,目前已有19人获得择优支持;引进和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编辑队伍,为打造国际一流期刊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四、根植校园,探索前沿——中国高校科技期刊欣欣向荣

高校主管、主办、出版的科技期刊(以下简称“高校科技期刊”)是中国科技期刊重要的群体之一,学科面广、数量众多,为科技创新、高等教育发展和期刊出版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全国高校共办有科技期刊1500余种,占全国科技期刊总量的1/3,是科技创新成果记录、发布、传播的重要载体,是高校服务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平台,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主办单位彰显实力和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

(一)提高办刊学术质量,推动精品期刊建设

近年来,高校科技期刊努力提高稿源质量、审稿质量、编辑出版质量,实现从投稿到出版发行全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加快现代出版技术的应用,体现了全心全意为科研成果传播服务的办刊宗旨,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2006年至2014年,开展了5届“中国高校精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评比,共评出精品科技期刊98种,连续获得3届精品称号的期刊为40种。

说明: 201708091048.jpg

《高校的荣誉》一书记载了首届 “中国高校精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

从2016年开始,双年举行中国高校杰出?百佳?优秀科技期刊及高校编辑出版质量优秀科技期刊遴选,单年举行优秀团队、主编、编辑等遴选。2016年遴选出中国高校杰出科技期刊20种、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104种。

2013年到2017年,“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遴选、资助70种英文新刊创办(D类),其中教育部系统占28种。

(二)探索出版体制机制,加快刊群建设

学术期刊出版体制机制改革的探索实践为高校科技期刊发展贡献了制度经验。高教社自2006年起创办了“前沿”(Frontiers)系列英文学术期刊(共26种),2015年又与中国工程院共同创办了英文学术期刊《工程》(Engineering)。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高教社已建成我国目前覆盖学科最广且覆盖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的英文期刊群。

图4.jpg

Frontiers前沿系列期刊

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11年3月成立期刊中心,截至2017年担任26种期刊的出版单位。在这些期刊中,有中文期刊15种,英文期刊11种;科技期刊18种,社科期刊8种。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系列期刊

(三)积极开展科技期刊相关研究

积极开展高校科技期刊发展史和科技期刊编辑学研究,出版了《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百年史》和《科技期刊编辑与出版问答》等论著。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百年史》 《科技期刊编辑与出版问答》

五、时不我待,改革创新——科技期刊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发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号召,明确指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

在中国向世界科技强国稳步迈进之际,我国科技期刊面临来自国际、国内的巨大挑战:亟需创新办刊体制机制,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培养和引进更多优秀办刊人才;亟需更加注重期刊的品牌建设和集群化、集约化发展,实现媒介融合,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做最广泛的传播。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中,科技期刊要坚持对科研成果的首发作用,发挥在学术评价中的把关作用,增强在学术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加强在学术传播中的主导作用,把握在学术伦理中的监控作用,抓住科技进步为我国科技期刊发展带来的重要历史机遇,与中国科学同行。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讯媒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相关评论

在线客服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