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科技强国,基础研究如何发力——二○一七年浦江创新论坛侧记

  • 来源:智网新闻
  • 2017-09-25
 


      初秋时节,绿叶渐红的黄浦江滨,一场聚焦创新的论坛在这里火热进行。

“基础研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大学是科创中心的关键引擎”……9月23日在上海召开的2017年浦江创新论坛上,基础研究和高等教育成为与会嘉宾演讲时出现的高频词汇。

本届论坛以“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格局与使命”为主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出席开幕式,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作主旨演讲,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致辞。

中丹两国部长双双为基础研究支招

“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加强基础研究、增强源头供给能力,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万钢在作题为“面向科技强国的基础研究”主旨演讲时指出。

万钢表示,基础研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迫切需要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和国际顶尖水平的科学大师,需要将基础研究与产业和技术的需求紧密联系,形成强大的原始创新能力。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的进步有目共睹。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高质量论文第二大贡献国,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形成了从项目、基地、人才到政策的一体化部署。

不只是中国,本届论坛主宾国丹麦也将基础研究放在重要位置。丹麦高等教育和科学部部长索伦·平德在演讲时指出,基础研究对于发展应用研究和创新都是至关重要的,丹麦十分重视发展基础研究。“丹麦高被引论文数量居世界第三,在2017年欧洲创新积分榜上,丹麦位列第二。我们的优势在于创新环境非常好、研究体系很有吸引力。”

毋庸讳言,中国基础研究发展还面临诸多现实挑战。比如,投入不足,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从实践中凝练和解决科学问题能力不足,缺乏能够心无旁骛地在某个方向深耕基础理论、技术的队伍等。

对此,万钢指出,要优化基础研究布局,建立完善多元化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建设高水平基础研究基地,壮大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完善基础研究发展机制,创新基础研究组织方式,建立符合基础研究特点的评价机制;提高基础研究的国际化水平,积极参与并力争发起和组织若干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加强科研诚信建设, 恪守学术道德,坚守社会责任,对科研不端行为零容忍。

研究型大学怎么建

在索伦·平德看来,创新上的成功不仅仅是关于研究和发展的,同时还包括如何为年轻人提供好的高等教育。“在知识经济背景下,毕业生不仅要掌握很强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有合作、跨领域学习的能力,以及创造力和反思的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机器所不能替代的。”

对于大学在创新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清华大学校长邱勇院士也有着深刻的理解。“大学是世界各地科创中心的关键引擎”,邱勇举例说,斯坦福大学是硅谷创新的源泉,由斯坦福大学的师生创办的企业,创造了硅谷70%的企业总收入。再比如位于美国波士顿的128号公路高技术园区,是著名的电子工业中心,该园区最成功的一批公司均受益于麻省理工学院实验室的技术转移。

邱勇认为,无论是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还是占据全球创新高地的创新型国家,所具备的三大要素之一就是拥有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以培养创新人才、诞生创新思想、产生创新技术。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讯媒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相关评论

在线客服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