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科协服务企业创新最后一公里
- 来源:智网新闻
- 2017-08-18
8月18日,全国企业科协建设推进会在贵州召开,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分管领导及中央企业科协负责人、各省推荐的企业科协负责人、组织建设专委会委员、企业自主创新专委会委员近200人参加会议。来自天津、河北、四川成都科协及宝武集团企业科协、贵州柳江畜禽有限公司企业科协、湖南省企业科协联合会、企业科协网运营中心的负责人,分别就企业科协建设、科协组织改革、园区科协建设模式创新等热点话题进行交流发言。
成都市科协企事业部部长陈继烈进行主题发言
园区是科技创新主体最为集中、企业科技人员最为密集的区域。加强园区科协组织建设,创新科协服务方式,是贯彻落实中央对科协工作的要求,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的题中之义,为科协组织接长手臂、扎根基层搭建了平台、提供了支撑,对于团结引领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解决企业创新“最后一公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试点示范]
中央批准的《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推动科协组织向园区和企业延伸,采取单独组建、区域联建、行业统建、依托组建等多种方式,大力发展企业科协、园区科协或企业科协联盟等。
成都市郫都区成都现代工业港拥有南北二个园区,每一个园区都有上千家企业。面对这样大规模数量的服务对象,园区管委会负责企业服务的几十号人显得捉襟见肘,常常会邀请某个机构作“外援”,开展一些专题培训服务。但这些“外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往往是培训一结束,服务也就随之结束了,很难把服务深入、优化下去。况且企业的需求又是千变万化的,就是同一家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也大不相同。于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园区科协“怎么做”问题便迎刃而解,就是要搭建一个专业化、常态化的服务平台,利用好政府、社会各类资源,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全方位、专业化”的服务,并促进服务工作“做实、做深、拓宽”。
2014年5月,成都市首家园区科协试点单位--郫都区现代工业港科协宣布成立,便引入了成都双新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71580企业服务平台),组建了园区科协的服务团队。在园区管委会的指导下和园区龙头企业的参与下,本着“帮忙不添乱”的工作思路,为企业开展全要素服务,让企业“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优质资源、满足创新需求。
三年来,该园区科协组织建设进展顺利,服务工作卓有成效,得到了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注和支持。中国科协领导调研后认为,这种做法打通了企业创新的“最后一公里”。四川省科协原党组书记、副主席吴群刚评价为“成都模式、郫县经验”。成都市委深改办将园区科协工作编入了2014年出版的《成都改革实践案例选编》。《科技创新与品牌》、《科技日报》、《成都日报》等相继予以报道。园区管委会为园区科协免费提供了服务场地和办公设施,区科协安排了专门资金,支持园区科协购买公益性服务,园区科协服务队伍得到了壮大,从组建之初的2人发展到如今的12人,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如今,在成都市22个区(市)县中,按照新的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已建立园区科协15个,聚集了科技型企业会员800余家,服务工作覆盖园区企业4000余家。
[规范发展]
成都市科协目前推动建设的园区科协是一种新型科协组织形态,既具有学会科技团体的特征,又具备专业机构服务的优势。在推进工作中,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做法:
一是构建新的组织形式。
园区科协的组织形式,按照科技社团模式,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以50个以上个人会员和单位会员混合规模,由具有创新需求的园区企业自愿组成,接受市、区(市)县两级科协的业务指导和当地民政部门的注册登记管理。园区科协的日常管理,由聘用的专业机构实施。园区科协秘书处人员即为服务团队,不配备人员编制和财政经费,主要根据企业需求和市场规律,规模可大可小,人员可多可少。园区科协以独立法人形式运行,按照法定章程管理,其工作人员的来源,一般由园区管委会指派,也可通过园区科协招聘人员补充。
二是提供新的保障机制。
园区科协无预算内的资金来源,原则上也不收取企业的会费,其工作保障主要来源四个方面:在经费上,由财政提供少量的引导资金,资助园区科协购买公益性服务,维持园区科协的日常运转;在人才上,由科协通过学会、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借智借力;在服务阵地上,由园区管委会免费提供固定的服务场所和基本的办公设施;在服务资源上,主要是承接当地科技、产业、人才等部门的服务委托,并依托他们为园区企业提供业务指导。
三是引入新的服务机构。
目前,专业机构入驻园区科协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依托学会等科技团体,进行推荐引入;二是依托当地机构,进行资源整合引入;三是依托园区管委会自身运营管理机构,进行重组引入。这些专业机构的服务收益主要是通过公益性服务和非公益性服务实现。其中,公益性服务由财政资助,较好地解决了政府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共性问题,又提高了园区科协的美誉度;而非公益性服务则由企业承担,主要依据增值服务内容而定,从而帮助专业机构争取了更多的市场份额,促进良性循环发展。
四是拓展新的服务内容。
园区科协使科协企业创新服务工作得以拓宽,并实现了向纵深发展。其中,公益性服务10大类,包括:科技政策解读、创新方法培训、知识产权战略巡讲、专利数据库应用推广、科技成果对接、政府与企业面对面、科技信息传递、院士专家工作站培育、博士专家进企业、学术和科技交流活动。非公益性服务6大类,包括:企业创新体系构建、创新创业辅导、科技金融对接、高端人才引进、新技术新产品服务、项目资金申报。下一步,我们将探索制定服务机构引入标准,建立服务机构分级制,按照更加开放的原则,引入更多的创新资源,为企业提供更高水平更加规范更为广泛的服务。
五是建立新的评价机制。
为加强了对园区科协的目标管理,推动服务工作规范化、服务内容标准化,我们建立了经费资助、年度考核等一系列制度。其中,《成都市园区科协服务内容及考核标准》制定了10大公益性服务和6大非公益性服务的清单,以基础分和加分制方式,重点考核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效果,并结合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测评,强化考评结果的应用,作为财政资金资助的主要依据。《成都市园区科协经费资助管理办法》、《成都市园区科协年度目标考评办法》等规定,则重在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发挥目标管理的杠杠作用。同时还制定了《成都市各区(市)县科协推进企业(园区)科协组织建设工作情况考核指南》、《成都市各区(市)县科协推进企业(园区)科协组织建设工作情况考核流程》,推动各区(市)县科协加强企业科协、园区科协组织建设,考评优秀单位在年终予以通报表扬。
[助推创新]
园区科协建设模式和服务方式的创新,让企业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服务,较好地解决了企业创新“最后一公里”问题,对于企业增强发展信心、促进提质增效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园区科协的服务,现已推动郫都区、崇州市组建了产业联盟。其中郫都区产业联盟涵盖了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医疗设备、川菜五大产业,聚集企业176家、专家105名(其中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3名),组建了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金融上市服务中心、成果转化服务中心、高技术分析测试公共服务平台(筹)“三中心一平台”,全要素创新服务链基本形成。崇州市“四川造塑胶管材质量诚信创新联盟”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拟在首批会员企业9户基础上新发展会员企业50户以上,并着手组建实体化机构,开展产业标准的制定实施工作。
“院士金堂行”为成都节能环保产业“点睛”
促成10家企业与四川大学、电子科大、西南交大、西华大学等15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27个。其中纳动科技纳米陶瓷材料、瑞地玛智能机器人精准治疗系统等10余个项目即将工业化生产;航发液压四轮全向机器人、防辐射绝缘新材料的研发等11个项目已达到产业化阶段,石墨烯橡胶轮胎等6个项目进入到中试阶段。联合成都市名优联盟开展企业供需面对面对接活动,现场促成供需对接成果3项,购销额达3000余万元。通过四川大学环境学院,与荷兰马斯特里赫市、丹麦霍森斯市有关部门开展了空气净化新技术、土壤治理及风险评估等领域的技术交流与合作。联合成都市专家顾问团、成都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开展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堂行”,以及与四川大学高分子学院科技成果对接活动等。
通过园区科协服务,园区企业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3家,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7家,产学研联合实验室13家,院士专家工作站12家,授权专利756件(发明专利137件)、注册商标9件(成都市著名商标5件),知识产权示范(试点)企业5家,市级创业苗圃1家,知识产权贯标企业4家,完成“技术创新体系”企业3家,省级科技进步奖企业1家,西部地区鼓励类项目认定1项,进入市级名优产品推荐目录企业67家,进入省、市中小企业培育库企业21家,中国科协“专利信息数据库”注册企业618家。
协助企业争取国家、省、市科技支撑计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重点技术创新成果等项目114项、奖补资金7112.76万元;帮助企业引进战略投资共计1.2亿元,促成12项发明专利转化形成新产品销售收入1.5亿元左右。
航空动力发展暨学术论坛
策划组织了“2016年中国(成都)航空动力发展暨学术论坛”,到会院士5名、参会规模达400余人。通过园区科协举办科技政策解读、项目申报指导、知识产权战略巡讲、云计算及大数据运用等各类专题培训150余场次、参训科技人员8000余人次;园区科协普遍建立了QQ群和微信平台,推送重点产业相关的最新政策、科技信息、市场信息、重要活动等3100余条(次),崇州园区科协编撰《月度产经动态》、《崇州产业发展参考摘评》、《园区科协简报》、《企业调研报告》等70余期(篇)。郫都园区科协建立了重点企业基础数据库和专利数据库档案83个,还接受委托承接了区政府2017年企业研发专项补助政策制定与申报评审工作和郫都区2015-2016年度科技计划项目的监理验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