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奖背后的中国创新

  • 来源:科技创新与品牌作者:刘红伟
  • 2017-01-27
1月9日上午,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奖。

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奖279个项目、7名科技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4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1项;授予5名外籍科技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一大批科技工作者以其杰出才智和贡献,进入我国科技创新“群英榜”。
 
 




“40年来,我参与并见证了我国高温超导研究从起步、追赶到跻身国际前列的全过程。高温超导是一个小领域,像一滴水,滴水成涓、汇聚成川,这一滴水映射出我国科技界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巨大进步和举世瞩目的成就。”
 
75岁的赵忠贤院士登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这位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首位“40后”得主,虽是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常客”,但仍难掩内心的激动。
 
“这一辈子只做超导这一件事。”赵忠贤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出生于1941年的赵忠贤,除参加国防任务的几年外,一直从事超导研究,是我国高温超导研究主要的倡导者、推动者和践行者,他在我国最早提出要探索高温超导体;最早建议成立国家超导实验室;他在高温超导研究出现的两次重大突破中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代表中国站到国际物理学界的大舞台,为高温超导研究在中国扎根并跻身国际前列做出了重要贡献。
 
“超导临界温度很低,广泛应用受到影响,寻找液氮温区的高温超导体甚至室温超导体一直是科学家长期的梦想。”在百余年超导研究史中,出现了两次高温超导重大突破,赵忠贤及其合作者都取得了重要成果:独立发现液氮温区高温超导体和发现系列5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并创造55K纪录。
 
与他一起获得最高殊荣的还有86岁的屠呦呦研究员。
 
屠呦呦的科学贡献是发现青蒿素。2015年10月,她还曾以“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青蒿素,开创疟疾治疗新方法”,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屠呦呦从中医古籍中得到启迪,改变青蒿传统提取工艺,创建的低温提取青蒿抗疟有效部位的方法,成为青蒿素发现的关键性突破;率先提取得到对疟原虫抑制率达100%的青蒿抗疟有效部位“醚中干”,并在全国“523”会议上作了报告,从此带动了全国对青蒿提取物的抗疟研究;她和她的团队最先从青蒿抗疟有效部位中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一成分“青蒿素”;率先开展“醚中干”、青蒿素单体的临床试验,证实了其治疗疟疾的临床有效性;并与合作单位共同确定青蒿素的化学结构,为其衍生物开发提供了条件。
 
她和她的团队按国家药品新规,将青蒿素开发为我国实施新药审批办法以来第一个新药。
 
青蒿素是与已知抗疟药化学结构、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新化合物,改写了只有含N杂环的生物碱成分抗疟的历史,标志着人类抗疟药物发展的新方向。
 
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以青蒿素类为主的复合疗法(ACT)作为治疗疟疾的首选方案。现已为全球疟疾流行地区所广泛使用,近年来ACT年采购量达3亿人份以上。
 
据WHO《2015年世界疟疾报告》,由于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包括ACT的治疗,从2000年全球疟疾发病2.14亿例、死亡73.8万人,到2015年发病率、死亡率分别下降37%和60%,挽救了大约590万名儿童的生命。
 
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这两位科技界“老兵”颁发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励证书,并同他们热情握手,表示祝贺。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中国五个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最高等级奖项,每年评审一次,每次授予不超过两名科技成就卓著、社会贡献巨大的个人,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荣誉证书和500万元高额奖金。自2000年正式设立以来,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等27名杰出科学家曾先后摘取该奖项“桂冠”。
 

 
两位科学家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接过获奖证书,赢得现场3000多人的注目礼。人民大会堂为之掌声雷动,经久不息,人们向至高荣誉致敬,为潜心科研“点赞”,为累累硕果欢呼。
 
“要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主力军作用,建立长期稳定的支持机制,鼓励从事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可以十年不鸣,争取一鸣惊人。”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的讲话道出了多数科技工作者的心声。
 
回望2016,“十三五”正式开局,我国“科技战线大事喜事多、创新成果多”: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三会聚首”,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面向2030年的科技创新重大项目部署启动,科技体制改革和管理方式创新加快推进,“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人才发展为支撑,推动科技创新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机结合,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这一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简称《纲要》)颁布施行。在《纲要》里,中国的创新战略被以年为单位列出日程,同时各类明确的数字目标,将宏观的战略细节定格在一组组古老而又灵动的阿拉伯符号上。《纲要》提出,我国在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同时,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科技成果涌现,不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球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落成启用,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成功对接,“海斗”号无人潜水器创造首次万米深潜纪录,“神威·太湖之光”再次刷新世界超算纪录……
 
然而,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持续加大,我国科技创新同样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我国已到了只有依靠创新驱动才能持续发展的新阶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TD-LTE)关键技术与应用”、北斗二号卫星工程项目,双双荣获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它们扭转了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更重塑了世界产业格局,增强了国际话语权,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成功范例。
 
第四代移动通信TD-LTE通过TD-LTE创新帧结构设计、智能天线技术突破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形成TD-LTE标准核心,系统性解决了商用运营中80余项关键技术问题,形成了面向TD-LTE大规模运营的技术体系。
 
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4G网络,开通超过150万TDLTE基站,用户规模突破5亿户;截至2016年11月,TD-LTE已在46个国家部署85张商用网络,实现了全球广泛应用。
 
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第四代移动通信(简称4G)是全球技术和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也是促进“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2008年正式启动以来,我国“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实现了从“2G跟随”“3G突破”到“4G同步”的跨越,已成为全球两大主流4G标准之一。该项目还使得无线移动通信成为我国少
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领域之一,成为我国践行“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典范,也为我国“互联网+”及双创战略构筑了重要信息基础设施。
 
“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取得了‘四个第一’。”据北斗二号卫星工程总设计师助理郭树人介绍,“一是国际上第一个多功能融为一体的区域卫星导航系统,二是我国第一个与国际先进系统同台竞技的航天系统,三是我国第一个面向大众和国际用户服务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四是我国第一个复杂星座组网的航
天系统。”
 
北斗二号卫星工程同时实现了国际卫星导航领域和我国航天领域的多个首创,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独具中国特色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随着北斗二号卫星工程建设的圆满完成,我国从根本上摆脱了对国外卫星导航系统的依赖,彻底掌握了时空基准控制权、卫星导航产业发展主动权、国际规则制定话语权,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为我国服务国际社会的公共产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成为代表中国的一张“国家名片”。目前,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可服务50多个国家、30多亿人口,成为联合国确认的四大核心供应商之一。

timg (1)
赵忠贤院士和他的学生

 

 
基础科学研究是科技发展的“源头供给”。
 
2015年5月7日,李克强总理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视察时曾表示:“基础科研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一个国家原始创新活力。”总理鼓励科研工作者夯实基础科研“地基”,让更多“MadeinChina”(中国制造)变成“CreatedinChina”(中国创造),筑起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大厦”。
 
无论是环境艰苦的大亚湾反应堆,还是40年磨一剑的高温超导研究,到如今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国际领先……一大批自然科学领域基础研究取得的突破,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了持续不断的原动力。
 
40年磨一剑的赵忠贤院士是基础研究领域“坐冷板凳”的代表之一。这一“坐”,他却“坐”出了两个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个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
 
一直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颁发备受瞩目。该奖项被认为是我国自然科学领域的最高奖,授予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做出突破性进展、被学术界公认并广泛引用的中国公民。华罗庚、吴文俊和钱学森等曾获此殊荣。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曾多次空缺,2010年至2012年更是出现“三连空”的现象。直到2013年,这一局面才被打破。这一年,正是由赵忠贤院士带领团队完成的铁基高温超导体相关研究,获得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在2016年度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院士领衔的“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发现的中微子振荡新模式”荣获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它利用核反应堆产生的电子反中微子测定一个具有重大物理意义的参数——中微子混合角q13,在我国本土首次测得粒子物理学基本参数。
 
中微子振荡是一种新的物理现象,即一种中微子在飞行中自发变为另一种中微子。1998年科学家们首次发现大气中微子振荡(对应于q23),2002年发现太阳中微子振荡(对应于q12)。这两项成果被授予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大亚湾中微子实验项目组于2003年提出了原创的实验方案,2011年建成了国际领先的实验装置,探测精度和数据获取效率位居国际同类装置第一,2012年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率先取得重大成果:发现对应于q13的中微子振荡模式确实存在,并精确测得其振荡幅度sin22q13约为0.09。
 
该成果论文发表后,国际著名科学杂志和媒体发表报道与评论上百篇。美国《科学》杂志将其评为2012年十大科学突破之一,并称“如果大型强子对撞机的研究人员没有发现标准模型之外的新粒子,那么中微子物理可能是粒子物理的未来,大亚湾的实验结果可能就是标志着这一领域起飞的时刻”。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这说明我国基础研究正在迈入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发现的中微子振荡新模式,是中国科学家主导的原创性科学成果,也是中国本土首次测得的粒子物理学基本参数,在国际高能物理界产生重要影响。
 
timg (2)
屠呦呦
 

 
今年国家科技奖励的一大特点,就是女科学家成绩突出,大放异彩。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每年领奖台上都不乏女科学家的身影,今年更是领军人物荟萃——除了国家最高科技奖首次授予女科学家外,在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中,15个项目由女性领导,包括首项由女科学家挂帅的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以及3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此外,多个获奖项目团队女性成员占到一半,她们的研究成果,既有色彩斑斓的新型活性染料,也有我国首艘海洋无人测量艇,称得上“巾帼不让须眉”。
 
慢性肾脏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常见疾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肾脏病科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香美领衔的“IgA肾病中西医结合证治规律与诊疗关键技术的创研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项目将传统中医学理论精华融入西医临床实践,创建优于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的IgA肾病中西医病证结合理论体系与创新治疗技术,显著提高了慢性肾病的治疗有效率。
 
“2000多万女科技工作者是当前中国科技大军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多数与会代表表示,女科学家大放异彩,是科技创新环境改善、创新土壤越来越肥沃的自然结果。
 
科技创新环境的改善及其带来的变化远不止这些。
 
李克强总理在讲话中提出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同样是让多数与会代表激动不已。“要深入推进科技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推行科研管理清单制度,实施更加方便简约有效的规则,赋予科研院所和高校更大的科研自主权,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要加大成果处置、收益分配、股权激励、人才流动、兼职兼薪等政策落实力度,使创新者得到应有荣誉和回报,增强科技人员的持久创造动力。”李克强强调。
 
事实上,党中央、国务院一直致力于让科研工作者更有“获得感”。国家相继提出一系列政策“红包”密集发放,形成了从修订法律、制定配套政策到部署具体行动的“三部曲”:《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意在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让科研“花钱”变得更加灵活;《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的发布,真正让“知识创造财富”变成了现实。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推动创新的根本力量。”
 
李克强总理表示,我们有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潜能,这是我国发展用之不竭的最大“富矿”。
 
“集众智、汇众力,提高社会创新效率。”海纳百川、求贤若渴的中国科技创新,既支持本土人才勇攀高峰,也吸引海归人才、外国人才来华创业,今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外国科学家和国际组织,促进了我国相关领域研究的快速发展。
 
集众智、汇众力,是中国科技创新的必然要求——提高社会创新效率,着力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相信我国科技创新事业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讯媒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相关评论

在线客服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