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重集团创新方法大赛夺金解密
- 来源:智网新闻作者:魏晓文
- 2016-11-29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兼学会学术部部长宋军为获得金奖的太重集团参赛团队颁奖并合影
2016年11月27日,中国科协首届全国企业创新方法大赛经过三个月的激烈角逐,在经历了初赛、复赛及山东济南举行的总决赛后,圆满落下帷幕。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的“无主轴多齿箱紧凑型风力发电机组”项目一举夺得金奖。
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是国有特大高新技术创新型企业,集团下属有太矿集团、山西煤机、榆次液压集团等山西省大型机械企业,主要生产大型起重机、大型挖掘机、轧钢设备、锻压设备、煤气发生炉、大型油膜轴承、航天发射装置、火车轮轴、大型铸锻件、工矿配件、煤机成套设备等,科技人员3000多人。建厂60多年来,为冶金、矿山、水电、交通、建筑、化工、国防等基础行业,特别是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提供了600余种、7000多台(套)、100余万吨重矿机械产品,先后获国家发明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科技成果奖10项、国家重大装备研制成果奖7项。公司生产产品种类多、范围广,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
这样一家大型国企,是如何在创新方法这个比较“冷门”的领域获得优异成绩?创新方法又为这个企业带来了什么呢?
解密一:创新是太重的新常态
2014年3月3日,太重特种铸造分公司为南非某矿山公司生产的6套特大型拉铲的关键零部件正式装车发运。这不仅是太重首次特大型拉铲的关键零部件出口非洲,同时也是我国特大型拉铲的关键零部件进入非洲大陆。
2014年11月20日,世界首台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乏燃料地车及屏蔽罩成套设备在山西太重(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研制成功,顺利完成了各项出厂试验和验收。
2015年7月7日,太重集团在其大型铸锻件国产化研制基地成功浇注重大565吨的压机立柱,又一次刷新了大型铸件的世界记录,实现了太重热加工能力新的突破,有力地促进了太重产品的大型化、重型化转型发展。该立柱是为太重承制的世界最大35000吨多向模锻压机配套生产的,在中国乃至世界铸造史上,堪称是重量最大、尺寸最大、难度最大的一次铸件浇注。
创新是一个企业与发展的根本,创新则兴,不创新则亡。近年来,太重集团坚持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等,全面实施创新驱动,通过创新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先后完成了对煤炭与矿山机械、冶金机械、发电设备与新能源、工程机械与高端液压产品、轨道交通设备港口机械和海工装备等六大领域的创新驱动,其中一些产品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太重人坚持认为,惟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主动,立于不败之地,他们也会将创新进行到底。
太重集团作为中国第一座重型装备制造企业,建厂65年,创造了430多项国内外第一,相当于平均每两个月就有一项“第一”诞生。在每年出厂的产品中,创新产品占到一半以上,2014年太重集团实现了销售收入233亿元,同比增长13.8%。创新是这个装备制造业共和国长子成长的基因,也成为太重集团引领发展的根本动力。2014年7月7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公布了通过考核评价的第一批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名单,太重集团排名在第一位。
太重董事长王创民说,我们的灵魂是创新,只有这样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市场。
55岁的太重科协副秘书杜正义(中)亲自参加了本次全国企业创新方法大赛
解密二:企业科协拓展创新工作新局面
董事长王创民的话不是空话,在太重,与创新相关的一切活动和部门都是受领导层青睐的。
2016年4月,太重集团公司召开2015年度“讲理想、比贡献”总结表彰大会,太重集团公司党委常委、副董事长、总经理张志德,党委副书记丁永平,总工程师李富奎出席了会议,并邀请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企业科协处长冯耕,山西省科协副主席王德贵参加。李富奎在大会上做的《发挥优势坚持创新强化服务为开创太重“十三五”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工作报告中称,太重各级科协组织要切实发挥好“组织、协调、推动、服务”的作用,通过开展富有特色的科协科技活动,继续保持好太重科协在全国企业科协工作中的领先地位,在“十三五”开局之年,为太重的平稳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企业科协扎根于企业内部,不仅将来自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不同专业的科技人员以群众性的科技创新活动、学术交流、技术攻关、科学普及、创新小组或攻关团队等形式结合在一起,通过资源共享、信息互动、智慧碰撞实现知识的成倍叠加、灵感的相互激发和技术瓶颈突破;同时以双向交流的“窗口”形式把企业内外部科技人员联系在一起,有针对性地组织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活动。
太重科协副秘书杜正义亲自参加了本次全国企业创新方法大赛,他在金奖擂台赛上的陈述打动了许多在场的评委和观众,正是这位英姿飒爽的成熟中年科技工作者,撑起了太重企业科协的一片天空。2003年就担任太重企业科协副秘书的杜正义,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忙碌着、快乐着为科技工作者服务。
在企业科协,杜正义要负责编排全月活动计划,还要组织大型竞赛活动,开办知识讲座,举办科协干部培训班。此外,还要举办科普知识板报展,开展基层科协分会调查问卷,做好机械工程师认证工作,为科技人员体检……空余时间,他经常走访基层科协组织,认真倾听科技人员的意见和呼声,及时对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这次比赛,也是企业科协积极组织,从培训到参赛,全程“包办”金牌的诞生。
太重企业科协从1958年成立至今,已有56年了。56年的风风雨雨,56年的辉煌历史,伴随着一代代太重人的成长。作为为科技人员服务的群众组织,太重科协锐意创新,为太重的科技创新,开辟了新的征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组织开展了“讲理想比贡献”活动,进行了科技普及和学术交流,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开展科技咨询服务,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及企业文化建设探索……工作之繁重可想而知,这就是靠着像杜正义这样的一代代科技工作干部支撑起来的。
解密三:创新方法为创新指路
2008年,太重科协派人首次参加了中国科协科技咨询服务中心(现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在京举办的企业科协秘书长创新方法(TRIZ理论)培训班,引起公司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2009年4月15日,由中国科协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山西省科协、太原市科协联合组织的企业技术创新报告会在太重隆重举办,太重300多人参加了报告会(人手一册T R I Z理论培训学习教材)。报告会上,原中国科协科技咨询服务中心李赤泉总工程师作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利器—TRIZ理论》专题报告。与此同时,中国科协、山西省科协确定太重集团为企业技术创新方法应用培训试点单位。并于6月在太重举办了第一期创新方法初级培训班。科协选择公司技术中心和主产分公司的55位技术带头人、骨干参加此次培训。培训人员大都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具有较丰富的生产实际经验,其中包括集团公司各主产设计所长、技术科长等。本次培训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集团培养了一批创新方法应用人才。从此,太重技术创新方法应用培训拉开帷幕。
2011年,经过山西省科协和太重集团公司的积极争取,中国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将太重集团列为创新方法培训的示范企业,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并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3月,在前期创新方法培训的基础上,集团从技术中心骨干中挑选了对创新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学习积极性高的两名技术人员赴京参加中国科技咨询中心举办的为期七天的创新方法师资培训。培训结束后,两位师资人员根据企业情况,制作了课件,并通过中国咨询中心的认可。4月,集团科协从技术中心、各分公司选出100名技术人员,要求每个参训人员都提出技术难题,分两批参加创新方法初级培训班。邀请李海军博士主讲,两位企业师资辅助。使创新方法的理论及应用在太重全面落地生根。
就在2011年,太重对创新方法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
6~9月,太重科协根据初级培训后,根据学员对创新方法的掌握及应用情况,挑选出参加深度培训的50名技术人员,进行了技术难题的征集,并在集团内部组织评选,最终评选出10个技术难题上报中国科协科技咨询中心,与创新方法培训专家进行对接,并安排深度培训相关事宜。
10月,太重科协选拔23名技术骨干参加国际研讨班深度培训,邀请韩国TRIZ专家金昊宗博士主讲,李海军、朱险峰博士协助,使学员更深入地掌握应用创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2月,再次特邀韩国金昊宗博士为太重进行第二次深度培训,来自集团的20名技术骨干参加培训。通过创新方法培训共解决技术难题24项,申请专利4项,为企业培养创新方法师资30名,组建了创新方法解题小组,深入集团各公司针对典型的技术难题探讨,将创新方法解题模式全面推广。
这样的热情在随后的企业创新发展中一直持续。
2013年,创新方法培训及推广应用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实效。经过几年的努力,太重科协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工作初建成效,涌现出太原重工技术中心传动制造、太重煤机采煤机研发等创新方法应用小组。就在当年,有15项创新方法应用成果,累计创造价值3000多万元。
太重集团通过推广应用创新方法,培养了一批理论应用的骨干力量,解决了一大部分企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难题,例如国家重点项目三峡工程的一部分关键技术问题,风力发电的一部分技术难题,以及超大型挖掘机缆绳的关键问题等。一方面保证了这些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缩短研发周期;另一方面,也为企业和国家节约了能源的消耗,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技术经验丰富、能熟练应用创新方法的科研骨干。
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张林威针对公司减速机产品“渗漏油”行业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同相关科技人员应用创新方法组织“渗漏油机理分析与研究”,采用了多项创新原理,很好地解决了渗漏油的难题。通过实际试验和实物验证效果显著;太重煤机技术中心杨春明,针对如何保证采煤机摇臂双圆锥密封的装配精度,避免行星头漏油问题,利用创新原理,将摇臂双圆锥密封装配时产生的技术矛盾:即制造的准确度和可制造性提取处理进行分析,最终采用创新方法的借助中介物原理,利用中介物来转移或传递某种作用,采用选用中间工装柔性安装,设计装配工装,最终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此项成果节创价值达100万元以上,并获得实用新型专利。
超级秘籍:太重创新方法具体的推广应用模式
太重集团采用“a+3+4+x+P”的模式进行培训,效果突出。具体模式如下:
“a”是“advertisement”的缩写,就是宣传发动,初级应用。第一步,由集团科协牵头,通过各种形式,在为期两周的时间内,进行创新方法的普及性宣传,使集团所有人员对创新方法这一理论有大概的了解,并充分调动其学习热情。第二步,由企业的师资为集团的技术骨干进行创新方法初级应用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学员能初步掌握这一理论,了解其解题的步骤和方法。能运用这些步骤和方法,对技术难题能够进行矛盾分解,并解决生产中简单的技术难题。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在集团内部营造创新方法学习的良好氛围。并挑选出学习骨干,参加下一阶段的培训。
“3”就是每期3天的初级或中级培训班。教师讲授,学员使用。向选拔出的学习骨干征集企业的重大技术难题,邀请韩国专家结合技术难题,向学员讲授“实用TRIZ理论”。采用在解题过程中将理论贯穿其中的实战式讲课方法,进一步加深对这一理论的理解,并能掌握其解题模式,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
“4”就是指4天时间的实战训练。学员实战,教师辅导。在第一阶段培训结束后,学院通过实际应用,对应用过程中的难点和新出现的技术难题,邀请韩国专家再次授课。本次培训,充分发挥学员的主导地位。采用以学员自己独立解题,并向教师汇报解题思路和所遇到的难点。教师给予针对性的辅导,达到进一步深化对这一理论的实际掌握。
“x”是指天数、形式不确定的学习应用理论。用“x”表示。这个阶段主要是深入,深化应用、提炼成果。培训结束后,以课题组为单位,组建相应的TRIZ理论解题小组。应用这一理论进行难题攻关,要求每个课题组都产生难题解决方案。根据产生的难题解决方案,继续攻关,最终解决技术难题,甚至申报专利。
“P”是“popularize”的缩写,就是健全机制,普及推广。以前一阶段推广应用的成果为示范,制定详细的集团公司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实施方案,大力开展创新方法在全厂的普及培训。并列入集团的科技创新计划,争取一定的经费,以分厂或分公司为单位,开展轮训工作。并将此常态化,制度化。同时制定详细的激励机制,对于培训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应用骨干、应用这一理论解决的技术难题以及申请的专利,在集团的科技创新大会上,都给予一定的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