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铁争议声中又要在张家口建示范线

  • 2016-09-01
 
2016年8月8日,秦皇岛北戴河,行人骑车从巴铁站台经过。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 贾亚男 澎湃资料
 
 
    在舆论质疑声中,宽体高架电车“巴铁”项目近一个月低调潜行,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似乎也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截至8月31日晚间,位于秦皇岛北戴河区的巴铁试验路线,并未如之前传言的那样到期拆除。澎湃新闻记者从巴铁公司获悉,这一试验路段暂时不会拆除,而且该公司在秦皇岛120公里长的巴铁运营路线,已在计划之中。

 
    8月2日,“巴铁1号”试验车在河北秦皇岛北戴河区启动综合试验。试验当天的图片和视频在网上曝光后,立即在网络上引发关注。巴铁的技术可行性遭到了网友的广泛质疑,巴铁公司背后的投资方北京华赢凯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也被质疑打着PPP项目旗号,大搞P2P融资。此后,巴铁公司在多地的合作项目被曝出进展缓慢、疑似停摆。

 
    但据记者了解,巴铁在秦皇岛、周口的项目仍在继续推进,而且又签约了张家口。

 
环卫工人在巴铁站台清洁地面。

 
 
    北戴河试验路线延期拆除 ,以后要建巴铁博物馆?

 
    8月31日下午,澎湃新闻记者来到巴铁公司位于秦皇岛北戴河区车站村的试验路段,“巴铁1号”模型车仍在那里进行运行调试。与之前不同的是,巴铁不再遮遮掩掩,原本用于遮盖车体的黑色幕布早已拆除,巴铁也会不时驶出蓝色工棚,引来路人的围观。

 
    8月30日,巴铁项目发明人宋有洲向澎湃新闻透露,北戴河的试验路段还在正常使用。“暂时不会拆,但具体拆除的时间我也不确定。而且这里以后会建成一座巴铁博物馆。”宋有洲说。

 
    8月初,试验路段一位正在粉刷巴铁站台的工人曾告诉记者,站台会在月底拆除,“不光站台,这里所有的东西都要恢复原样”,原因是“上面有通知”。
 

    8月31日记者就此向巴铁科技公司副总经理兼新闻发言人李楠求证,对方表示,北戴河的试验路段至少会保留到明年年底。期间,这段轨道主要用于模型车的测试和后期市民、游客的体验。调试工棚预计会在2017年暑期之前拆除,因为北戴河区政府明年的接待任务对于环境景观上有要求。
 

    李楠称,在北戴河试验路段的进行的第一辆模型车的调试工作已经全部结束。主要任务是对巴铁模型车的控制系统和动力系统进行匹配调试。目前,正在进行的是模型车的测试,测试的方向主要包括车辆尺寸、车内环境以及与交通参与各方(包括小汽车、行人、体验者)的关系。
 

    宋有洲还告诉记者,不仅试验路段暂时不会拆除,和秦皇岛政府的合作也没有就此停止,目前巴铁公司正在规划在秦皇岛市内的总长120公里的多条运营路线,“其中一条线路会直达山海关”。
 

    据了解,秦皇岛市政府在今年4月与巴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的框架协议,拟在秦皇岛建设巴铁项目研发中心。该协议包含多项合作事项,在北戴河区展开道路试验是其中之一,另外被媒体曝出的合作项目还包括10公里示范线和120公里的运营路线。但这两项内容并未得到秦皇岛政府的确认。
 
秦皇岛政府宣传部门提供给澎湃新闻的答复文件中显示,今年7月,秦皇岛市政府与巴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选定北戴河区车站富民路部分路段作为巴铁试验线,路段总长300米。巴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试验路段主要进行轨道铺装、巴铁临时站台修建、模型试验车组装试运行及临时组装仓房建设。
 

    同时协议约定,在合作期限内,北戴河区车站富民路试验线路无偿提供给巴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期限截至2016年8月31日,试运行期满后另行协商。巴铁试运行期限后,公司方需将路面原样修复。
 

     而对于与巴铁公司继续合作的情况,秦皇岛政府部门不愿正面回应。此前一位政府的工作人员曾向记者表示,“合作协议约定了会拆除就会拆除,但时间不确定”。8月30日,北戴河区政府新闻科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试验路段是否保留是个未知数,“没接到通知,不好说”。对于其他的合作内容,他也一概表示“没有听说”。
 

     而李楠表示,目前巴铁科技与秦皇岛北戴河区主管相关工作的副区长做直接沟通,区里成立包括发改委、住建、工信等系统的联合工作小组。巴铁科技会将阶段性的工作进展和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向这个小组呈报或备案。该联合小组主要协助巴铁科技协调相关部门,以及解决测试现场的一些需求。


 
巴铁的站台标识。 
 
 
又有新的政府订单,签约张家口

 
    不光是秦皇岛政府表态模棱两可,在与巴铁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的其他城市,当地政府的态度也同样暧昧不明,被问及与巴铁的合作进展时,多称“不了解”或推说去咨询其他部门。
 

    而此前,巴铁位于河南周口和南阳的项目被指进展缓慢、疑似搁浅。今年7月巴铁公司曾在周口竞得一幅工业用地,据称公司将在该地块上建设一个大型的巴铁组装基地。宋有洲称,目前巴铁公司正在组织该地块的环评工作。
 

    周口土地资源局土地利用科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截至8月31日,巴铁公司还未与政府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及缴纳土地款。根据相关规定,土地受让方需在6个月内完成土地环评,通过以后方可签署合同。
 

    但记者在巴铁科技的官方微信上发现,即便这一月里争议不断,巴铁公司又获得了新的政府订单。8月26日,巴铁公司与张家口桥西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协议内容包括,双方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内容包括,巴铁科技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在张家口市桥西区建设巴铁项目研发中心、产业基地、配套产业金融中心、销售中心和巴铁应用线。同时,张家口市桥西区政府支持巴铁项目研发和建设,将积极推进巴铁科技在全市行政区划内规划出120公里的巴铁应用线,在桥西区先行建设5-10公里的巴铁旅游专线,并力争冬奥前将20公里巴铁示范线建成并投入运营。


 
“巴铁”项目签约现场。 巴铁科技 图
 
 
发明人宋有洲从巴铁技术团队淡出

 
    引发争议一月以来,记者发现巴铁公司面对的质疑主要在三个方面:技术是否可行、项目是否被政府批准、资金募集是否合法。
 
巴铁在技术方面遭到的各方质疑尤为猛烈,争议发生之后,巴铁公司正在极力塑造自己的专业形象。其中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公司正在淡化发明人宋有洲在巴铁公司中的角色。
 

    此前,宋有洲民间发明家的身份一直被作为巴铁的宣传亮点之一,但没想到他的小学学历受到广泛质疑,成为网友“攻击”巴铁的理由之一。在月初的一次交谈中,宋有洲明确向记者表示,他是巴铁公司的总工程师,主要负责技术工作。
 

    在8月30日与记者的电话交流中,宋有洲称自己只是发明人,不负责技术的研发。“什么叫发明人,发明人就是提出方案的人,现在巴铁的技术实施和我没关系,不是我在做。”宋有洲称目前他在巴铁公司仅负责专利申报工作。据悉,此前宋有洲已经把掌握的巴铁相关专利全部转让给巴铁公司,据他称还有二十余项专利正在申请中。
 

    面对外界对巴铁的技术质疑,巴铁工业设计委托方技术顾问、同济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副研究员何大海反应激烈:“现在巴铁公司有一只专门技术团队在进行车辆的技术研发,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我们的团队非常专业,技术能够得到相当的保证。媒体的报道对我们有很大的误解,宋有洲和技术团队没有关系。”而巴铁公司一位副总裁印证了这一说法,宋有洲已经从技术团队中淡出。
 

    巴铁——这个始于民间的发明项目一直苦于没有专业的技术背景,因此公司一直以来都在积极寻找高校和科研机构试图获得它们的认可。何大海就告诉记者,巴铁公司刚刚成立的时候,公司负责人带着巴铁项目书找到了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多个高校,希望实现技术上的合作。
 

    何大海称,经过多方协调,目前巴铁技术团队人数就多达600多人,人员组成包括车辆工业设计方和设备供应商的技术人员,甚至还有院士参与,但他拒绝透露该院士的姓名。
 

    宋有洲表示,何大海所称的600多人是指巴铁工业化设计方苏州奥杰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人数,但直接参与巴铁项目的人数是100人左右。网上资料显示,苏州奥杰是一家生产汽摩及其配件的企业,主营沙滩车铝合金油箱、铸件、客车底盘件、管状梁焊接、沙漠车配件、底盘件等。
 

    记者注意到,在巴铁公司提供的西南交通大学参与巴铁项目的申明中指出,与西南交通大学签署委托开发合同和技术协议书的甲方也是苏州奥杰公司,而不是巴铁公司。

 

 
秦皇岛市民试乘体验巴铁。 澎湃新闻记者 张枭翔 图
 
 
记者试乘巴铁:噪音大,行驶慢

 
    8月2日,“巴铁1号”高调亮相以后,车辆图片在网络上传播,被指形似“龙门吊”(桥式起重机的别称),又像是游乐场模型。
 

    对于网上的评价,李楠强调,所谓的“巴铁一号”是模型试验车,外形与工程样车基本类似,但是内部结构和主要部件上大约70%是不一样的。宋有洲则告诉记者,正式的样车大约会在今年年底前制造完成。
 

    此前,巴铁公司负责人曾向记者表示,巴铁在北戴河还会有一次公开的测试,届时会邀请社会公众和媒体近距离参观。然而关于二次公开测试的日期却一再推迟,以至于最后不了了之。记者发现,由于一直处于风口浪尖,巴铁公司对待媒体的态度也愈发谨慎。
 

    8月31日,澎湃新闻记者到巴铁北戴河试验路段实地探访,正巧碰上巴铁公司带着一批媒体前去参观试乘。记者上车体验了两次巴铁模型车的运行测试,在运营测试中的巴铁模型车上,感觉噪音较大,也有一定的震荡,行驶速度很缓慢。
 

    尽管在网络上巴铁的技术受到了颇多质疑,但民众还是对巴铁表现出了极大的好奇和兴趣。在澎湃新闻记者两次实地探访的过程中,巴铁测试路段的周围总是聚集着不少围观的群众,甚至有路过的游客表示愿意出钱上车体验一番。
 

    在月初的探访中,记者还在现场遇到了一名来自山东一玻璃厂的李姓业务员,他称专程从山东赶来:“想认识一下公司的人,看能不能合作以后由我们厂来提供车辆所需的玻璃。”
 

   8月31日,一名在路边拿手机拍摄巴铁的游客在看到巴铁运行的动态之后,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第一次听到巴铁,感觉它是高科技,但现在我怀疑它的实用性。”
 

    有趣的是,月初采访时,记者发现周边商户和居民普遍对巴铁在此设限试验意见较大,一位在车站村附近的杂货店老板娘向记者抱怨:“巴铁搞测试把路都拦起来了,周边的居民出行多不方便,我们生意也不好做了。”而到了月底,周边的居民告诉记者:“巴铁在这里搞测试,吸引了很多人来参观,周边的小餐馆也增加了几家。”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讯媒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相关评论

在线客服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