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改中找寻科协的新活力
- 来源:光明网作者:方明
- 2016-07-16
一提到科协,人们第一印象想必都是“高大上”。的确,作为有着200多个全国学会和遍布各地的地方学会,是党联系7000多万科技工作者的重要纽带的科协系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由于存在着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等脱离群众的“四化”问题,已大大影响到了其作为“纽带”的功能,深化科协系统的改革刻不容缓。
科技研究是一项深奥、严肃的工作,但致力于服务和联系科技工作者的科协系统却应该展现出亲和力与服务能力,“高冷”范只会背离其应该扮演的角色。比如,过去科协工作重精英轻“草根”,常常围着“大牌”专家转,对中青年和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的关注和服务不够,科协组织与科技工作者联系不亲、不紧的问题比较突出。这既不利于科协紧密联系所有的科技工作者,其对国家科技发展的推动力也难免因此大打折扣。
如果说“四化”问题是长期积累的“旧病”,那么在今天谈及要加快推进科协的深化改革,还是出于解决“新愁”的必然要求。正如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春法所言,“履行好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职责需要深化改革;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完成好科技评估、标准研制、工程技术领域资格认证、科技奖励等中央交办的重大改革任务需要深化改革……” 特别是强调万众创新的今天,科协更应该走出“象牙塔”与“机关大院”,从治理结构与管理方式等多方面的改革上,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科技创新人员与活力,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与制度激励机制,才能真正迸发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积极性,最终共同推进我国科技创新的突破。
此次科协系统改革并非“零打碎敲”,而是全面系统深入的“刮骨疗伤”。从公布的改革方案来看,如改革团体会员制度,突出科技工作者主体地位;健全完善学会治理方式,调动激发所属学会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优化学会领导人员构成,全国学会代表大会代表应主要为基层一线科技人员,学会理事会四分之三、常务理事会三分之二应为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提高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比例,都将有利于进一步凸显对科技工作者的尊重。从改革目标上看,改革重点要实现在“工作手段信息化、组织体系网络化、治理方式现代化”等方面迈上新台阶,同时要提升“所属社会发展和服务能力”,最终实现打造“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的科协组织新形象。当然,关键在落实。
一个焕发活力的科协组织,必将更好的助推国家科技工作的进步;而一套尊重科技规律的科协管理体制,必将给国家的科技发展增光加彩。这正是此次科协系统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基点。期待在全新的深化改革中,科协能够重新找回活力,实现“再次出发”,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