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要对接国家战略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作者:王顺洪
- 2016-05-16
高校创新必须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对接国家战略、融入国家战略,着眼于制约国家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核心问题,积极承担起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的重要任务
在新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被置于首位。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技大学考察时再次强调,“必须在开放中推进自主创新”。高校作为汇聚高水平人才、学科、科研成果于一体的知识高地,应在培育创新人才、夯实基础研究、改革体制机制、对接国家战略方面着手,为科技创新提供永续动力,承担起历史使命。
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的事业必须由创新的人才来干。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而大学阶段,是青年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将人才培养作为核心任务的大学,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以学生未来发展为着眼点,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创新精神培养为核心,不断凝练丰富办学特色。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西南交通大学初步形成了以机制、课程、队伍、平台、服务五大建设为主线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此基础上,学校还于2016年1月成立了国际创新创业学院,系统推荐创新创业教育。
基础研究是创新的原动力。研究分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三个类型,而大学主要做基础研究、前沿研究。数据显示,2016年年初公布的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三大奖233项中,120所高校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得174项,占通用项目总数74.7%。尤其是高校获得的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项目,充分体现了高校的基础研究和重大原始性创新研究在我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做基础研究,必须耐得住性子,坐得了凳子。比如,西南交通大学对中国轨道交通特别是高速铁路发展所作的贡献也主要是基础性的,这些研究并不是有形的、实在的产品,但为中国铁路6次大提速、重载运输、高速动车组的研制等提供了基础理论支撑,使得我国铁路系统动力学理论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当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不是向左走向右走的问题,而是并行不悖、殊途同归,因为检验科学研究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否转化为生产力。从这个角度来看,高效推进自主创新,还要在改革体制机制上下功夫。据统计,高校在我国职务发明申请和授权数量所占比例方面位居第二,是国内专利申请各方中仅次于企业的重要主体。高校要认真学习贯彻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读懂、吃透精神,出台一批依法依规、便捷易行的办法,搭建一个对接企业、转化成果的平台,为科研工作者创造一个宁静、宽松的工作氛围。
一直以来,西南交通大学始终紧跟国家战略发展。在我们庆祝西南交通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5月6日,我国首条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浮商业运营铁路在长沙正式载客试运营,其核心技术全部来自于高校,其中60%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这既是我们的光荣,也启示我们,高校创新必须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对接国家战略、融入国家战略,着眼于制约国家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核心问题,积极承担起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的重要任务。
(作者为西南交通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