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有利于科研人员干事创业的体制机制 把能量释放出来

  • 来源:国搜时政
  • 2016-05-10
       在中国科学院工作15年的科研人员单肖楠,去年底“下海”创业,企业仅运转4个多月,高附加值的光电类产品就远销海外。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随着越来越多科技人员“鏖战商海”,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经济科技“两张皮”等问题得以破解,一条人才支撑、创新支撑的发展路径被打开。
 
       长期以来,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都被视为国有资产,科研人员没有处置权,因此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通畅,大量科技成果“躺”在实验室“睡大觉”。科研人员主动性受到影响,科研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量得不到释放。
 
       为打破科技成果转化“壁垒”,《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进行了修改。科研人员从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中能获得高达50%的奖励,在吉林、上海等试点地区,这一比例甚至高达70%。用科技工作者的话说,现在能“合理合法挣钱”,“下海”热情自然高涨。科研成果厚积薄发,也有助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不断完善相关政策、环境,对“下海”的科研人员尊重、信任、放手,要了解他们的需求做细服务工作,切实帮助科研人员解决创业平台、资金、人才、管理等一系列实际问题,推进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事流程。只有形成有利于科研人员干事创业的体制机制,才能让他们把才华和能量充分释放出来,更好地助力经济发展。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讯媒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相关评论

在线客服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