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颗微重力卫星发射 搭载19项实验将自动返回
- 来源:环球网作者:李文瑶
- 2016-04-06
今天凌晨1时38分,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按照预定窗口时间,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据了解,实践十号卫星总设计寿命为15天,总质量约3400公斤,由有效载荷、结构、热控等共11个分系统组成。实践十号将在太空中利用特殊的空间环境展开19项科学实验载荷任务研究,涉及微重力流体物理、微重力燃烧、空间材料科学、空间辐射效应、重力生物效应、空间生物技术六大领域。并将在轨完成科学实验,其回收舱将在结束太空飞行后,把11个项目的实验样品带回地球。
实践十号卫星于2012年12月31日正式立项,是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首批科学实验卫星中唯一的返回式卫星,主要研究、揭示微重力条件和空间辐射条件下物质运动及生命活动的规律。
而科学上讲的“微重力”,就是通常说的“失重”。这种环境中有效重力水平极低,仅为地球表面重力的百万分之一。
全世界的科学家们都在尝试通过各种方式营造微重力环境开展研究,比如“抛物线飞机”“探空火箭”等,这些实验平台可以提供几十秒、几分钟的微重力环境,但由于时间太短,这些平台都很难进行生命科学实验。
我国是继美国、俄罗斯之外第三个掌握返回式卫星技术的国家,实践十号是我国发射的第25颗返回式卫星。实践十号卫星搭载着19项创新性的科学实验,相当于把一个综合性的实验室搬到了太空。
在卫星技术方面,我国实践十号卫星实现了三大技术飞跃:一是姿态控制采用小发动机作为推进系统的推力器,可以保证较好的卫星微重力水平;二是以与国际接轨的数据管理系统替代原先的程序控制器,使得遥控指令和遥测数据的安排以及改变飞行程序的数据注入都更加灵活;三是增设流体回路的热控分系统,使卫星回收舱内部的热能有效排到星外,以确保生物样品的温度环境。
国家微重力实验室主任、实践十号卫星科学应用系统主任设计师王育人研究员说:“在太空环境下,重力只有地球的10-6。近年来,微重力环境是各国研究的焦点领域。人类要走向太空,就必须研究微重力环境下物质会发生哪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