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华走出两位“煎饼侠” 3D打印也可以这么接地气

  • 来源:科技日报作者:张盖伦
  • 2015-09-23
 
 
       左:吴一黎
 
       右:施侃乐
 
       ■创业故事·实业精英
 
       周六中午,北京的建外SOHO,依然是个热闹的地方。
 
       总有些要在CBD找点传统食物垫垫肚子的人走进“食好运”,叫上一份热腾腾的煎饼,打包带走。
 
       老板吴一黎会客客气气地向第一次来店里的客人介绍他们家的食材:健康好油,新鲜土鸡蛋,乌江涪陵的榨菜……煎饼打包好了,他也会叮嘱一句:请您趁热吃,捂久了就不脆了。
 
       匆匆进店又匆匆离去的客人并不知道,这个文质彬彬的老板,200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软件学院,曾就职于IBM,放弃百万年薪出来创业,想做“影响一亿人的煎饼品牌”。
 
       而点单台旁一个乍看并不起眼的机器,对吴一黎来说,是做好煎饼路上的又一次创新。
 
       这是一台装载有3D打印系统的机器,或者叫它“智能煎饼打印机”。
 
       同学之间的跨界合作
 
       打印煎饼的点子,始于今年春节期间的一次同学聚会。那时,吴一黎向当年的同班同学施侃乐半开玩笑地提出,能不能用3D打印机打印煎饼?
 
       “大家觉得,挺好玩的,为什么不试试呢?”和吴一黎一样,施侃乐也是名创业者,瞄准的创业方向是“3D打印”。他创立的“清软海芯”,是个不折不扣的高科技公司,提供3D打印软件、设备和服务。
 
       “我们一直想做的事情,就是将3D打印拉下神坛。”施侃乐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可能人们或多或少都听说过3D打印,却鲜有人真正见过3D打印机,更不用提直接操作这台机器。而他们希望,人人都能成为3D打印设计师。
 
       吴一黎的提议,给“美食”和“科技”搭起了一座桥。两家看起来豪不搭界的公司,展开了这场奇妙的合作。
 
       今年暑期,“食好运”和“清软海芯”合资成立了“小飞侠”科技有限公司。小飞侠彼得·潘在童话故事里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小男孩。
 
       “我们这帮人,用3D打印机打印煎饼,其实也像长不大的孩子。”吴一黎说,他们坚持用“爱”和“敬畏之心”去制作食物;也想用高科技去创造快乐。
 
       打印煎饼,听起来low,做起来不简单
 
       “开始的时候,我们严重低估了做煎饼打印机的难度。”施侃乐说,他们最先遇到的问题,就是胶质液体的粘滞造成的打印效果失真。
 
       面浆的喷嘴,离烤盘太近,时间稍长,就容易糊;离烤盘远了,“打”出来的形状就难以控制——本来想让它走直线,可是流体下落时会打转,打印出的轨迹和打印头(也就是料筒的喷嘴)行走的轨迹无法完全吻合。此时,就要动用到流体力学,研究面浆下落、成形的规律,然后用计算机进行反算,再反复调整,才能达到图案成形的最佳效果。
 
       图案能打好了,但机器响动太大,也影响用户体验。打印头要背着装有近一斤面浆的料筒“行走”,重量大惯性也大。最开始时,一旦工作,整台机器“到处都响”。团队就一点点检测机器的共振点在哪儿,调整“打印头”的移动速度和转弯角,让煎饼打印机安静下来。
 
       这些,还都在施侃乐团队做3D打印机的经验范围之内。不过,他们这次要打印的是“食物”,就连烤盘的传热方式都得考虑。
 
       “第一次打出来的煎饼,花纹挺好;可是我们把煎饼翻过来一看,有些地方已经糊了,有些地方还没熟。”于是他们修改了烤盘的底部结构,把加热方式由“热传导”改成“热辐射”,实现均匀加热。
 
       “总之,各种需要修改的、之前没想到的细节问题太多了。”施侃乐回忆说,他们进行了大大小小一两百处改动;如今真正将要问世的煎饼打印机,已经是迭代四五次之后的产物。
 
       吴一黎透露,打印机的正式姓名是“三弟画饼”:“硬件造型、软件性能和易用性,都会比现在的这台更上一个台阶。”吴一黎店内的打印机,是第二代产品。一名从未操作过打印机的“食好运”员工,也很快上手:装上料筒,在平板电脑上选择图案,给记者打印出了一个“小黄人”煎饼——打印耗时2分钟左右。
 
       面对质疑,大声反问“这还不算创新吗?”
 
       小飞侠是家售卖煎饼打印机的公司吗?
 
       是,但不全是。
 
       “我们想把煎饼变成媒介。”吴一黎说。
 
       今年年底之前,“三弟画饼”煎饼打印机将实现量产,在国内和海外同步进行售卖。到时,顾客扫一扫他们的微信公众号,就可以自由上传各种图案下单自己的创意“煎饼”;系统会将订单分发到离顾客所在地最近的一台煎饼打印机;打印好后,顾客可以自取,也可以选择送餐员配送。即使两人分隔两地,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通过煎饼“传话”,甚至“传情”。
 
       此时,顾客真的成了“3D打印设计师”;而且,这种身份转变几乎毫无门槛。
 
       吴一黎算过,用传统方式摊煎饼,一个人最多同时摊3张饼;但用上煎饼打印机,一名员工可以同时顾上20台机器。“这是真正的革新,劳动力的解放,还不算创新吗?”
 
       其实,吴一黎和施侃乐都知道,他们正在做的事情,除了受到关注,也遭到质疑:计算机软件专业的清华毕业生去摊煎饼?浪费!用高大上的3D打印机去打印煎饼?浪费!
 
       “在一个已经成熟的商业体系里做一颗螺丝钉,又有什么意思呢?至少现在我在做一个自己的品牌,我在提升小档口的服务水准,我在用自动化节省人工,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创新和改变。”吴一黎说,能把“做煎饼”这事做得更有意思,那就是“意义”。
 
       而对施侃乐来说,他也在践行着自己创业的初心——让3D打印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3D打印机现在还只是专业人士的工具,不是普通人的‘玩具’。”当年在学校念书时,老师就谆谆教诲,做软件不能“自嗨”,软件服务的对象应该是千家万户;现在的施侃乐,坚信好的技术应该要“飞入寻常百姓家”。而煎饼打印机,或许就是3D打印商业化的、“接地气”应用的范例之一。
 
       “成千上万的人能够用我们的东西赚到钱,这难道不是一名清华毕业生该追求的价值吗?有人说打印煎饼有点low,但我们做得很专注,也很开心。”施侃乐说,可能3D打印就会以某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悄然进入你的生活,然后“千树万树梨花开”。
 
       10月8日,“三弟画饼”煎饼打印机将在京东众筹。不出意外的话,这会是全球第一台能够实现量产的煎饼打印机。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讯媒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相关评论

在线客服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