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年创业者郑文丞
- 来源:牛犊网
- 2016-02-22
一位89年出生的年轻创业者从“过了这村就没这店”的线下自主招生培训起步,经历三次转型,终于走上在线教育的康庄大路。
这件事是很有借鉴意义滴。
一方面,这两年冒出来的教育类公司,往往是一出生就触网,直接走时髦的在线教育路线。
重量级路线的传统教育公司不甘心继续老土,全都在转型到线上,学大试水“e学大”,好未来尝试学而思网校,新东方开辟e-learning,但是船大难掉头,只能依靠投资来布局了。
另一方面,全国各地有很多线下出身,活得还算滋润的培训公司。能转型到线上的真心不多,线上就意味着生意继续做大的可能性。
而这位小兄弟,海风教育创始人郑文丞转得非常彻底,已经把绝大部分工作搬到网络上,续费率超过了60%。
他是怎么办到的?
第一次转型:从自主招生培训机构到升学辅导平台
自主招生是抄近道进入名牌大学的一大利器,郑文丞就从这起步。
中国考试信息网数据显示,全国近百来所985/211学校绝大部分都有自主招生面试,每年以自主招生形式录取的考生大约在1.5万人,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大约为20万人。
然而,这件事有极大的信息不对称,学生和家长对相关政策、流程、内容等都不了解。郑文丞和海风教育联合创始人都是亲历复旦、交大自主招生的过来人,在上海举行了多次关于自主招生的免费培训课,场场爆满。
由于全国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比较分散,而且市场相对低频,所以海风的竞争对手比较少。学大伟业和新东方的“优能中学”都没有把它当成主营业务。
郑文丞说,当时海风在这块占了绝对优势,它所培训的学生,通过率达到81%。
但是这项培训毕竟太低频,过了自主招生考试季就没啥事了。
它开始从自主招生的面试培训拓展到海外留学申请(听起来很有共通之处嘛)。接着从自主招生笔试辅导扩展到学科文化课辅导,变成了升学辅导平台。
逐渐地,它已经解决初高中学生中考、高考、留学等升学过程中的各类需求。
第二次转型:从传统线下培训机构到在线教育
2014年,在线教育这股风让郑文丞跃跃欲试。他渴望通过互联网突破时间、地域的界限。
它开始丢卒保车,当年割舍掉每年一千多万营收、40%以上净利的线下工作,试水在线教育。
线上师生授课交互性差,他用一些措施去弥补:
首先,是实时在线一对一,不是简单的录播课,而是把交给网络另一端的老师,鼓励他们无障碍沟通。
其次,是开发了手写、拍摄、上传文件等工具。教学过程还能课后随时回看。
此外,还为每位学员都被一对一配备了助教老师。
第三次转型:从搭建教学平台到个性化教学
互联网教育火了一把之后,市场开始趋于冷静。
郑文丞意识到,解决供需匹配过程中的时空限制问题只是互联网+教育1.0级别的功能实现。
2.0应该是怎样的?答案是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教学。
他开始重新梳理考纲要求的知识点,做了一套“知识切片”教研体系,由老师对每位学员做学前诊断分析,再定制课程。现在已经完成了高中10门课、初中5门课及相关竞赛的4500+个知识点的搭建,包含近10万道精选习题和详解。
它的知识切片和其他机构对知识的梳理略有不同:
其他机构的“切片”只基于知识点本身,海风教育还基于难易。比如等差等比数列,传统方式是划分成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两大点,而它还会切割成等差数列同步、等差数列提高、等差数列拓展好几个部分。
基于全国范围的所有考点来切分,而不只是某个教材;
能看到每道题的来源、难度系数、适用场合、详细解析;
自动生成考前错题本,自动推荐重点和易错题。
三次转型之后,海风教育几乎把所有业务都搬到了线上,目前的续费率超过60%。2015年的全年收入近3000万元,在第四季度完成了A轮融资,正在准备上新三板。
成立6年,海风教育共计服务学生五万多人,全职老师加上讲师、顾问,全国共有500多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