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科技创新“染绿”生态工业
- 来源:河南日报(郑州)
- 2015-12-24
近年来,地处千里淮河源头的桐柏县把“科技兴县”融入到“生态立县”大战略之中,大力培育企业创新精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依靠科技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省级生态县”等称号。桐柏县委书记莫中厚说,“科技+经济”的深度融合,正迸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演奏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精彩乐章。
严寒挡不住创业的激情。2016年元旦前夕,记者深入桐柏县采访工业经济发展状况,一处处火热的生产情景令人目不暇接。
在桐柏县产业集聚区,新入驻的南阳金牛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海告诉记者,前不久,公司新厂区建成投产暨产学研合作基地授牌仪式在这里举行,来自学术界及行业内的百余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参加了仪式,上海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南阳师院的有关领导现场为南阳金牛电气公司产学研合作基地授牌。
黄海说,金牛电器最值得自豪的是“科技”的含金量。该公司主要从事高压输配电保护设备的研发和生产,多次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工艺技术已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现已获得43项专利,目前正承担着国家创新基金“大电流密度氧化锌电阻片”项目的研发。早在2012年6月,金牛电气因产品技术领先,成为印度国家电力公司战略合作伙伴。目前,公司被南阳市评定为“电工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中国制造网、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的认证供应商,产品已出口到美国和东南亚、欧洲、非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达1.5亿元。
桐柏县委书记莫中厚告诉记者,“金牛”的茁壮成长是桐柏县重视科技第一生产力,大力培育企业创新精神,依靠科技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桐柏县携科技创新之勇,不仅建成了中国天然碱之都,成为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区试点,实现了县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保住了生态环境,造福淮河两岸人民,谱写了一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雄壮凯歌!据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桐柏县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09亿元,三产比例为18.4∶47.7∶33.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7.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49元,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飞跃。
发挥自然资源优势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最美的风景是自然生态,良好的自然生态本身就是财富。桐柏县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兼有暖温带、亚热带气候特征,具备多种动植物生存、生长条件,被专家誉为“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自然博物馆”。桐柏是宛东盆地罕见的渔米之乡,我国麦稻轮作复种植的发祥地。各类资源富集,尤以矿产、林果、土特产、水产、中药材、旅游等优势资源而著称,被誉为“全国特大资源宝库县”。
桐柏县县长贾松啸告诉记者,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全县紧扣“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的主基调,突出“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两个重点,大力实施“科技兴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夯实基础。
工业上,该县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重点发展碱硝化工、金银矿产、农副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以及装备制造、非金属矿开发两个后续产业。强力推动先进实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重点开发智能控制技术、节能降耗技术、电子信息应用技术、先进采矿技术等。同时,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抓好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技术改造型项目。重点扶持植物精炼油、精密制造、新型环保材料、精细化工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龙头企业。深入推进自主品牌建设,培育中国名牌和河南省名牌,促使企业技术上水平,产品上档次,力争近两年内创建中国驰名商标2-3个,河南著名商标3-5个。激活创新意识,增强发展动力。以骨干企业创新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产能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增强桐柏工业经济竞争力。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组织实施重点科研项目30个,攻克关键技术难题10个,形成市级以上科技成果6项,科技成果转化率达70%以上。
农业上,扎实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实现农业科技创新新突破。到“十三五”末,力争在动植物新品种选育、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农业工程装备技术、现代集约化种养技术、农业生物灾害防治和农产品储藏加工保鲜技术等方面取得新突破。重点支持主要农作物及蔬菜、茶叶、花卉、经济林、食用菌、能源植物新品种选育引进试验示范。强化农业生产技术集成创新,大力开展主要粮食作物的轻简化栽培、超高产高效栽培等设施农业技术、农机与农艺相配套的机械化种植技术研究应用。加强生态农业发展新模式的研究,总结出适应桐柏发展的生态农业新模式。加强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推广应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技术手段获得的各类新品种。推广现代农业工程装备、现代集约化种养、农业生物灾害防治、工厂化高效设施农业技术。在加强科技示范乡(镇)、科技示范村、科技示范户建设的同时,重点抓好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
新能源产业上,该县充分发挥桐柏山区特殊的地理优势,把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整合科技资源,促进产学研合作,以特色化、规模化为方向,以良好的创新体系和优越的投资环境为支撑,以开放集聚资源要素为途径,以创新创业孵化为重点,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使新能源产业成为桐柏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战略先导产业和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已确立了6个重点建设项目。桐柏人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任务:到2017年,全县新能源产业累计完成总产值7亿元,增加值达到3.4亿元;到2020年,全县新能源产业累计完成总产值15亿元,增加值达到7亿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正方兴未艾,必将成为桐柏县创新驱动现代服务转型升级的一个新亮点。
完善创新服务体系 推进科技兴县战略
县委书记莫中厚说,桐柏县的企业虽已显现出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但尚未真正形成具有强大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群,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储备少,原始创新技术更少。对此,县委、县政府不断强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持续实施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企业创新能力不断跃升,有力促进了工业经济腾飞。
优化创新环境,培育创新人才。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科技创新的法律法规,设立专利资助发展基金,制定相应的财税金融优惠政策,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快企业创新平台建设,按照有经费、有项目、有人员、有设施的“四有”标准,建立健全了科研开发机构;加大知识产权申报和保护力度,成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和管理,保护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依法打击违法侵权行为。以激励自主创新、保护创新成果、优化创新环境为重点,制定支持鼓励企业和个人创造、申报、应用知识产权的政策措施。大力培育富有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这三个重要环节,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资源管理和开发体制,形成鼓励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机制;完善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充分调动科技人才创新和创业的积极性,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强化科技服务,构建创新体系。广泛开展科技宣传活动,利用科技活动周、“4·26”知识产权日和“三下乡”等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科技创新基础知识和《科技进步法》、《专利法》等法律法规;深入企业开展科技服务活动。围绕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南阳市百项科技创新项目的实施,多次深入到中源化学、鑫弘银制品公司、河南三源粮油公司、南阳金牛电气公司等企业进行调研。针对碱硝化工、金银矿产、中药材加工等方面的核心技术开发、技术引进和知识产权保护等课题进行探讨。同时,对如何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大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等问题,对企业进行分类指导。河南三源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创出的低温冷榨花生油技术通过专家评审,获得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授予的“中国冷榨花生油大王”、“中国全冷榨花生油第一家”称号。该公司利用低温冷榨工艺,建成花生油、茶油和花生蛋白三条生产线,是国家粮油加工工程中心、河南工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先后获得12项专利技术和4项科研成果。其中,冷榨花生油单条生产线日处理量1200吨,是世界之最。桐柏县科技局局长陈朝生告诉记者,2015年,桐柏县共申请专利96项,其中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63项,外观设计专利17项。申报科技成果12项。通过申报和遴选桐柏县有6个项目列入“南阳市100个科技创新项目”,6个项目计划投入经费8450万元,其中研发经费5500万元,目前部分项目已经完成。
倾力发展循环经济打造中国天然碱都
走进桐柏县安棚化工专业园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在小苏打产量居全国第一的博源新型化学公司,记者看到如龙的车队将产品运往全国各地;在中源化学公司,记者看到总控室里屏幕闪烁,4名技术人员轻松掌控着整个自动化生产线;在顺成新型建材公司,可以看到利用粉煤灰生产出新型水泥,将上游企业的生产废料吃干榨净,实现了清洁生产、循环利用……
安棚化工专业园区的蓬勃发展,是桐柏县依靠科技培育生态工业“孵化器”的硕果。近年来,该县坚持以生态立县为统揽,把工业振兴、构建生态工业体系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持续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之路,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碱硝化工是桐柏县的主导产业。为了做大做强该产业,该县建成了安棚化工专业园区。园区开发建设之初,即聘请中国天辰化学工程公司(原化工部第一设计院)对桐柏碱硝化工产业进行专业规划,编制了国家级生态工业(碱硝化工)示范园区总体规划(2005-2025),通过省环保局、省发改委等部门评审。先后聘请河南省工程咨询公司和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院,对碱硝化工产业总体发展进行科学规划,编制了《桐柏碱硝化工循环经济园区实施方案》,目前,碱硝化工项目累计投入66亿元,建成了中源化学、明星化工、博源化工等规模以上企业14家,主导产品年产130万吨纯碱产量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小苏打、元明粉产量居全国同行业第一。园区内拥有省级技术中心1家,省级研发中心3家,创建国家名牌产品1个,国家驰名商标1个,省级名牌产品3个。“目前,安棚化工专业园区与天津理工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建设桐柏县天津科技创新园,实施热电联产项目,进一步拉长碱硝化工产业链条,力争尽快建成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省产业集聚区。”贾松啸告诉记者。
为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有效保护生态环境,该县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重要抓手。他们以碱硝产品为原料,以废物循环综合利用为主线,大力招商引资,先后建成年产20万吨小苏打、40万吨矿物肥、100万吨水泥、5万吨醋酸钠、2万吨氧化镁等一批发展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小巨人”企业,实现了资源共享和废物综合利用,使废水、废气、废渣、废热及副产品变废为宝,现已初步形成四条工业生态链条:以废渣综合利用为主的“煤电粉煤灰水泥熟料、免烧砖”;以废气综合利用为主的“热碱卤水湿分解+煅烧CO2气体小苏打”;以废液综合利用为主的“热纯碱纯碱母液(含盐)低度纯碱”;以废水综合利用为主的“碱(硝)杂水冷却洗涤碱(硝)尘杂水回注井下溶采”。碱、硝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三废”,在循环生产中得到了充分利用,成为行业内“绿色化工”的典范示范基地。下游产品的产值比重逐年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显现。
倾力扶优培强,助推企业成长。桐柏县深入推进“骨干企业创新工程”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引导资金、土地、人才、环境等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支持重点企业从“制造型”向“创造型”、“创新型”企业转变。积极引导30-50家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子,围绕东裕阀门、金牛电器、双鑫机电、环球伟业、兴源化工等企业的现有产品开发下游系列产品,培育高成长型企业。强力推进34个重点项目建设。研究国家投资政策,强化项目谋划和项目储备工作,2015年以来,共储备工业项目36个,总投资26亿元。按照“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原则,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目前,县产业集聚区招商引资项目62个,完成投资116亿元,累计建成标准化厂房61万平方米,入驻企业59家;产业集聚区基础配套设施日益完善,整体竞争力明显提升,初步形成了以三源粮油、江记油脂、淮源饲料、淮渎酒业等企业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和东裕阀门、胜出实业为主的机械制造产业集群。
该县按照生态工业发展的整体要求,提高企业准入门坎,淘汰落后设备和产能,严格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入驻,坚持做到“三个不让步”,即影响生态环境的不让步,安全生产不达标的不让步,影响整体规划的不让步。近三年,已先后拒绝60多个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生态环保标准的项目入驻。他们坚持源头控制与淘汰设备相结合,加快以节能为重点的设备改造力度,不断淘汰落后产能和用能设备,对能耗高、污染重、技术含量低、效益差的企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关停并转,先后淘汰关闭毛集信钢水泥厂、晨星化工等9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1000吨标煤以上企业已淘汰落后设备12台(套),关停非法采矿点323个,拆除污染严重的小选厂63家,黏土砖窑51座,加强了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优化了产业结构。
目前,该县产业集聚区被命名为省重点产业集群,桐柏安棚化工产业园区已发展成为全国纯碱产量最大的产业集群,全国最大的纯碱、小苏打生产基地,以及能源综合利用、环保节能的“百万吨级”中国天然碱循环经济典型示范基地,被确定为省级循环经济园区试点单位。园区内的河南中源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被命名为省级清洁生产示范企业。2015年上半年,该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6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4亿元,二氧化碳化学需氧量全部达标排放,工业税收占全县财政一般收入的63%,工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县域工业经济获得跨越式发展。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科技支撑,如虎添翼。如今的桐柏已然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多张名片熠熠生辉: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这些名片的背后,是桐柏干群艰辛的付出,他们正用勤劳智慧谱写一曲“科技改变生活,生活更加精彩”的华丽篇章。
沐浴着冬日的暖阳,徜徉在桐柏城乡,记者不禁感慨万千!桐柏,曾是一片贫瘠的红土地,而今,这里已成为南阳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梦想者成长圆梦的摇篮。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创新驱动战略成功的见证。“科技创新是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科技+经济’的深度融合,必将演奏出更加精彩的乐章。我们坚信,在科技阳光的普照下,具有自主创新发展理念的桐柏人民。必将拥有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莫中厚、贾松啸对桐柏的明天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