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技术首次商用 全通透载客潜水器试运营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2015-12-16
14日,由中国诚通所属寰岛集团投资、中船重工第702研究所研制的世界最大全通透载客潜水器“寰岛蛟龙1”在海南三亚投入试运营。
“三亚最主要的旅游资源是大海,但是一些不会游泳、不敢潜水的人,或者身体状况不适合接触大海的人,却无法体验海洋的魅力。现有的一些潜水器,都是舷窗式的,人们只能透过很小一块窗户往外看,于是我们提出开发一款全通透的潜水器。”寰岛集团副总裁查日平介绍了开发“寰岛蛟龙1”的最初动因。
这个想法与中船重工第702所一拍即合。“我们在成功研发蛟龙号后,一直思考如何让社会共享高精尖科研成果。”中船重工第702所所长助理顾建民说,“研制观光潜水器,就是让科技成果得以转化。”
“寰岛蛟龙1”观光潜水器是蛟龙号潜水器创新成果的首次商用,其耐压结构、密封技术、生命支持系统、通讯系统等关键技术,都来自于蛟龙号的技术、知识和经验。“寰岛蛟龙1”也是国内首个获得中国船级社(CCS)认证的载客潜水器。
在不久的将来,“寰岛蛟龙1”潜水器将在三亚亚龙湾海底世界投入运营,人们可以乘坐潜水器观赏最深海底40米的美丽景色。坐全通透潜水器潜水感受如何?是否安全?记者有幸率先体验了一番。
乘坐潜水器,需要先从码头乘船到下潜平台。下潜平台是一艘停泊在海面的大船,船尾呈U形内凹,“寰岛蛟龙1”就停泊在这里。
进入“寰岛蛟龙1”前,游客先被邀至船舱,进行简单的安全培训并记录体重。
“记录体重是操作潜水器的需要,不过我们只记录体重不记录姓名,游客不必担心个人隐私泄露。而安全培训主要是避免第一次潜入海底的游客过于紧张。”“寰岛蛟龙1”总设计师叶聪说。叶聪也是蛟龙号的主任设计师和首席潜航员。
下潜前,安全员首先叮嘱尽量不要碰触玻璃。与传统的在金属壳体上开观察窗的观光潜水器不同,“寰岛蛟龙”型载客潜水器的载人舱采用了全通透设计,直接利用1段球形有机玻璃和3段圆柱形有机玻璃作为载人舱耐压壳体,上、前、左、右四个方位均可观景,给人置身海底的感觉。
全通透潜水器观景很过瘾,但对玻璃材质的强度要求也更高。在30米深的海底,潜水器外壳大拇指甲大小的面积上,要承受3公斤的压力。为了确保安全,在采购时,对玻璃质量的要求是每平方厘米要能承受9公斤的压力。中船重工第702研究所所长翁震平介绍,"寰岛蛟龙1’的设计下潜深度是40米,但我们在做质量检验时,会把壳体压到海下90米。”也正是因为海底压力大,需要游客爱护玻璃外壳。出于安全考虑,玻璃表面划痕深度超过1毫米,“寰岛蛟龙1”就要停止运营。
此外,安全人员还特别提醒,海水会吸收红色光,所以在海底人的指甲和嘴唇看起来会发绿,这是正常现象,不必惊慌。
潜水器的圆形舱门朝上打开,大小和井盖相仿,顺着立在舱门口的梯子几步就可以下到舱内。
“寰岛蛟龙1”呈胶囊形状,驾驶舱位于尾部,驾驶舱外有两排座位,除2名驾驶员外,一次可容纳7名乘客。
随着“寰岛蛟龙1”的下潜,海水逐渐没过头顶。此时的三亚,室外是30摄氏度的高温,可由于有空调,潜水器内温度宜人,即使在30多米的海底,也丝毫没有憋闷的感觉。
潜水器驾驶室外除了座椅,几乎看不到其它设备,只是舱门口一个铁皮柜格外显眼。为了让游客感到舒适,储存氧气的瓶瓶罐罐都被藏在了“胶囊”之外,只有这个存放救生衣、食品和淡水的柜子被留在舱内:“因为是观光潜水器,下潜频率和乘载人数都比蛟龙号大,在设计时我们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寰岛蛟龙1’的生命支持系统比蛟龙号还强大。不但配有一键逃生系统,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潜水器可以迅速升至水面,我们还准备了可以满足9个人在海底生活12小时的氧气和给养。”叶聪说。
据透露,“寰岛蛟龙2”号很快也将在三亚交付,“寰岛蛟龙3”号“寰岛蛟龙4”号也有可能出现在广西北海。寰岛集团和中船重工第702所还筹划联合成立公司,共同开拓高科技海洋旅游装备市场,从事设备的研发、生产、运营、维护,并提供租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