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三鸟:伊利联手沃顿背后的战略逻辑
- 来源:中国经济网
- 2015-12-03
11月23日至25日,当难得的瑞雪纷纷扬扬降临北京之际,由中国的“白色巨人”伊利集团和“全球最牛商学院”沃顿商学院联合开展的商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首场交流互动也同时进行,在中国乃至全球商界掀起了一场“白色风暴”。
为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培育创新型人才
作为全球排名第一的商学院,沃顿商学院关注中国市场并与中国企业联合培养创新人才并不奇怪。但值得思考的是,中国有众多高新科技行业、高新科技企业,为何是乳制品企业伊利集团发起了此项人才培养方案?这对中国商界以及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又将会有怎样的影响?实际上,在这一举措的背后,凝聚着伊利一系列全球化布局以及深厚的战略考量。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也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创新驱动实际上就是人才驱动。落实人才战略,既要有国家宏观政策引领方向,也离不开作为经济主体的企业的积极落实。从行业的角度来看,金融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固然是创新方面的“高富帅”,但要在整体上拉动国家产业环境的创新与改革,制造业和农业等实体经济的力量不可忽视,且这些实体经济行业往往也更需要创新型人才。乳业作为有着创新血脉的传统产业,上接奶农、下联消费者,无疑是探索传统产业进行全球化创新升级先行先试的最佳“实验田”。而伊利集团作为中国乳业的领军企业,对承担起这样的责任当仁不让。
这也揭示了为何各界认为伊利与沃顿商学院的联合有着重要的实体经济发展风向标和指示器的作用,因为其背后的宏大命题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创新型人才培养”。
“全球化+本土化”夯实中国品牌人才基础
参加商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沃顿商学院教授表示,他曾经多次与国内外顶尖企业进行交流,而这次与伊利的交流互动之中,他有一个明显的感受,就是伊利人的多元化——既有本土化的实操经验,又有国际化的开阔视野。
而这种多元化也正是伊利这样的“本土化的国际企业”的独到之处,是伊利实现两个“轮子”和两个“根本”的人才保障,也是这次商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题眼。
两个“轮子”和两个“根本”是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提出的打造中国乳业品牌的路径。所谓两个“轮子”,分别是创新和国际化;而两个“根本”,是质量和责任。不久前,潘刚曾在《人民日报》撰文提出,中国乳业目前面对两个问题的叠加:一个是行业转型升级,一个是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而要在全球化潮流中生存、发展、乘势而上,就需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乳业品牌。两个“轮子”和两个“根本”正是其实现路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把握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需要能将本土化和国际化结合好的创新型人才。而此次伊利携手沃顿商学院开展的商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正是聚焦于培养这样的顶尖人才。
中美食品智慧谷助推顶尖人才培养机制
伊利与沃顿商学院联合开展的商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其源头和根本,就是伊利主导实施的中美食品智慧谷。
就在9月习近平主席访美期间,伊利主导实施了中美食品智慧谷。这个智慧集群集聚整合了众多全美顶尖的常青藤联盟名校、全球综合排名前十的大学及在农业、管理、生命科学等各个领域全球排名第一的高校、科研院所和机构,被称为“为中美创新合作形成新引擎、注入新动能、树立新典范”。
中美食品智慧谷在企业管理和人才方面有几个特点:一是立足点高,吸取全球顶尖商业智慧;二是落脚点实,与中国产业现状和中美食品智慧谷的研究紧密联系;三是敞开大门,不拘一格,吸引全球的人才与智慧为我所用。伊利与沃顿联合开展的商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也体现了这些特点。
双方在11月23日至25日进行的交流互动,聚焦“以消费者为中心”,将沃顿商学院多年的学术研究和积累与中国市场现状相结合,甄选国际一流公司案例作为示范,助力伊利强化和升级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发展策略。
沃顿商学院院长Geoffrey Garrett在他的专场致辞中表示:“伊利是一家伟大的公司,而沃顿是全球排名第一的商学院。伊利与沃顿的合作是个‘三赢’的决定,首先是促进中国商界融入全球化,其次是促进美国商界对中国的了解,第三是促进全球商业圈的稳定与重构。”
正如Geoffrey Garrett院长所说,伊利与沃顿商学院的携手,无疑将是对中国、美国商界乃至全球商业圈都有影响力的事件,将为中国商界人才培养“全球化”与“本土化”结合拓展出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