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
-
我国五年内将建充换电站万余座
从今天在此间召开的全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成立暨建设经验交流现场会上获悉,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工信部和住建部日前发布《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根
- 2015-10-13
- 分享到:
-
我国实现对全球航空目标准实时监控
今天从国防科技大学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获悉:天拓三号微纳卫星的主星吕梁一号星载ADS-B(航空目标自动识别信号)接收系统成功实现对全球范围航空目标的准实时目标监控、空中流量测量,接收的报
- 2015-10-13
- 分享到:
-
3D“打印”出人工肝单元 自主研发生物3D打印工作站问世
来自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9日在杭州发布了一款自主研发的生物3D打印工作站。利用这款新的生物3D打印设备,科学家们打印出了3D打印肝单元。 这两项研究成果9日获得了相关863计划项目
- 2015-10-10
- 分享到:
-
蓝藻光合作用中捕获电能 微光合动力电池或成下代绿色能源
从蓝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捕获电能 微光合动力电池或成为下一代绿色能源 科技日报多伦多10月8日电 据最新一期《技术》杂志报道,加拿大研究人员发现并设计出一种可从蓝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 2015-10-09
- 分享到:
-
吉林一号”商业卫星组星发射成功 产业化发展更迈一步
10月7日12时1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一组吉林一号商业卫星发射升空。此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航天遥感应用领域商业化、产业化发展迈出重要一步。 吉林
- 2015-10-08
- 分享到:
-
我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年底发射 看到"看不到"的东西
黑夜给了我黑色眼睛 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 诗人笔下的理想世界,是从黑暗走向光明;科学家眼光却从光明投向黑暗,即使是这种暗物质从未也根本无法被我们所看到。 9月29日,暗物质卫星首席科学家
- 2015-09-30
- 分享到:
-
中国锶光钟:1.38亿年不差一秒 数据首次被国际采纳
29日,记者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研制的锶87原子光晶格钟(以下简称锶光钟)数据首次被国际频率标准工作组采纳,为我国未来在重新定义秒的国际问题上争得了话语权。 中国计量院锶原子
- 2015-09-30
- 分享到:
-
再也不用担心堵车了!未来人们能“打飞的”
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以下简称NASA)日前给出的研究报告指出,未来人们或将可以以Uber打车的价格乘坐空中的士前往目的地,而这一服务所需耗费的在途时间可能也只需要现有陆上交通的三分之一。
- 2015-09-29
- 分享到:
-
中国科学巨大跨越——超大型对撞机建成将改变粒子物理学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美是全世界认识中国科研贡献的绝佳时机,这将进一步促进中美在科研领域,尤其是粒子物理学研究的深入合作。本文译者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江亚欧。
- 2015-09-29
- 分享到:
-
国内首个胰岛素生态产业园奠基 每年可创利税100亿元
22日,健亚生物胰岛素生态产业园(Ⅰ期)在常州高新区奠基。该项目将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四的胰岛素生产基地,改变国内和国际胰岛素市场由三大跨国企业巨头长期垄断的格局。 常州市市长费高云
- 2015-09-28
- 分享到:
-
大豆免耕覆秸播种破解秸秆焚烧难题 提高大豆种植效益
靠一套免耕覆秸精量播种的大豆种植技术,破解量大面广的秸秆焚烧难题,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大豆种植效益。近日,在中国农科院作科所位于宿州市埇桥区的淮河种业粮食产业联合体1050亩大豆高
- 2015-09-28
- 分享到:
-
软如丝轻如絮保温好隔音强 新型玻璃纤维服务国产大飞机
原本又脆又硬又扎手的玻璃纤维,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照峰教授的实验室里,变得柔软如丝。在近日举行的第12届国际真空绝热材料会议上,一种新型的保温材料超细航空级玻璃棉,不仅能让厚厚的冰
- 2015-09-25
- 分享到:
-
人工智能的未来,想象与现实的冲突
人工智能的未来,想象与现实的冲突9月10日,腾讯财经登出的一篇文章《8月CPI同比上涨2.0%,创12个月新高》,最近在媒体圈儿里持
- 2015-09-25
- 分享到:
-
-
自主研发地球模拟系统1.0版首实现计算机模拟地球系统变化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所长朱江23日在北京宣布,中科院地球系统模式1.0版软件已在地球数值模拟装置原型系统中成功运行,这不仅填补了我国地球系统模式大数据实践平台的空白,也表明由我国科学家提出的独立自主建设大科学工程——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是完全可行的。
- 2015-09-24
- 分享到:
-
新型多材料3D打印头研制成功 助力全3D打印的可穿戴设备
带有旋转推进器的主动混合打印头喷嘴,每种液体经不同入口进入狭小的混合室,在旋转叶作用下瞬间混合。 3D打印是生产轻质结构、
- 2015-09-23
- 分享到:
-
我国计划2020年前建世界首个10兆瓦固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
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先进核能创新研究院筹备组组长徐洪杰在22日举行的中国核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上介绍,我国计划在2020年前建成世界首个10兆瓦固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和一座2兆瓦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目前已基本掌握实验堆关键技术
- 2015-09-23
- 分享到:
-
我国自主研发海洋静力触探系统首次成功应用完成工程勘察
9月13日,随着PeneVector海床式静力触探系统从河床被提升至船甲板,“淮南—南京—上海交流特高压输变电长江跨越塔工程(以下简称长江跨越塔工程)”顺利完成工程勘察任务。这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洋(水域)静力触探——PeneVector海床式静力触探系统的首次使用。
- 2015-09-23
- 分享到:
-
3D碳纳米管计算机芯片问世 运行速度可达现有芯片的1000倍
碳纳米管使存储器和处理器能采用三维方式堆叠在一起,从而大幅提高了芯片的运行速度。 美国研究人员表示,他们使用碳纳米管替代
- 2015-09-22
-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