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
-
中山大学实现“不中断血流”肝移植,破解器官移植世界级难题
中山大学近日发布消息,该校何晓顺团队已成功实现两例“不中断血流”肝移植,破解了器官移植领域的一项世界性难题。
- 2017-08-12
- 分享到:
-
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水动能研发试验获成功
国产TA600(也称AG600)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近日在航空工业高速水动力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完成水动性能研发试验,试验的成功为TA600飞机水上首飞奠定了基础。 试验现场,技术人员将调试好的按1:10比例制作的TA600飞机模型安装在试验拖曳设施下,分别在平静水面和波浪水面条件下,测试不同速度条件下飞机的吃水、俯仰姿态以及拉力等参数,同时监控飞机襟翼、螺旋桨等关键部位的水量喷溅情况。
- 2017-08-12
- 分享到:
-
世界首批对器官移植无毒活猪诞生
将猪的器官移植到人身上?这并非怪谈,而是科学家一直以来研究的重要方向。记者从云南农业大学获悉,该校魏红江教授携手美国eGenesis公司杨璐菡博士、哈佛医学院George Church教授组成的科研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权威
- 2017-08-12
- 分享到:
-
新型高能量密度炸药分子问世: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含能材料基因中心含能分子创制团队,用两步法合成了新型高能量密度炸药分子二硝胺联公式二唑,该成果已在《自然·通讯》杂志上在线发表,这是我国炸药领域科学家在该杂志上发表的首篇研究论文。
- 2017-08-11
- 分享到:
-
制种纯度达99.9%!我国赢得杂交小麦话语权
在世界三大重要粮食作物中,小麦也可以大面积实现杂种优势利用了! “利用我们的成套技术,可使杂交小麦制种纯度达到99.9%以上。”今年6月通过验收的一项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研究,宣告我国在杂交小麦优异亲本创育、强优势组合配制和规模化高效制种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领域获重大突破。
- 2017-08-11
- 分享到:
-
九寨沟地震前1分钟手机APP就发出了预警,他们如何做到的
8月8日21时19分,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北纬33.20度,东经103.82度)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截至8月9日10时,地震已造成13人死亡、175人受伤。 很多人注意到,几乎在九寨沟地震发生的同时,地震预警(ICL)APP在不到20秒的时间内连续发布了5条推送,提前71秒为成都市的用户提供预警信息;汶川居民也通过电视上出现的地震倒计时,及时获得地震预警信息。而这套预警系统的研发团队,正是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
- 2017-08-10
- 分享到:
-
又一次刷新世界纪录 中国 “熊猫计划”公布最新暗物质探测实验结果
8日凌晨,上海交通大学鸿文讲席教授,“熊猫计划”(PandaX)项目负责人季向东博士在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举办的2017年度国际高能粒子天体物理大会(TeVPA 2017)上宣布了“熊猫计划”项目合作组最新暗物质探测实验结果:该项目在高达54吨?天的国际最大曝光量下,得到了暗物质与核子的碰撞截面小于6×10-47cm2的限制,再次刷新了对暗物质粒子性质限制的世界纪录。
- 2017-08-08
- 分享到:
-
新一代中低速磁浮列车完成时速120公里试验,打破世界纪录
中国中车旗下的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8月8日对外披露,由中国中车大连公司与西南交通大学联合研制的新一代中低速磁浮列车,日前完成时速120公里的运行试验,打破了中低速磁浮车辆运行时速的世界纪录。 据介绍,新一代中低速磁浮列车最高运行时速可达160公里,最小平面曲线半径50米,最大坡道千分之一百。相比已经投入运营的磁浮车,该款磁浮车运行速度更快、过弯道和坡道能力更强。
- 2017-08-08
- 分享到:
-
不依赖献血:日本要量产血小板,2020年有望获批
据日媒报道,近日,日本国内16家制药和化学相关企业在全球首次确立了利用 “iPS细胞”量产属于血液成分之一的血小板的技术。
- 2017-08-08
- 分享到:
-
中国科学家发现水稻高产关键基因
如何进一步提高水稻的单产,这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课题。中国科学家8月4日在英国《自然》杂志子刊《细胞研究》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发现一个关键基因能调控水稻“理想株型”并有潜力增加其产量,这将有助未来培育出更高产量的水稻品种
- 2017-08-07
- 分享到:
-
“不知疲倦”的仿生智能薄膜问世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张利东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杜学敏课题组合作,设计出了一种“不知疲倦”、快速响应的聚合物智能薄膜。8月1日,成果“丙酮分子刺激响应传感器的可控形变运动”发表在《先进材料》上。
- 2017-08-07
- 分享到:
-
世界首例!生物人工气管移植在中国西安手术成功
唐都医院耳鼻喉科崔鹏程教授做相关介绍。华商网 图7月13日,位于中国西安的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宣布,日前,该院为一名喉气管狭窄女性患者范某成功实施生物人工气管移植手术,为其摘除了插在身上长达6年的气
- 2017-07-14
- 分享到:
-
中国首台微波光子雷达诞生
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网站6月12日披露,该所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微波光子雷达样机,并通过外场非合作目标成像测试,获得国内第一幅微波光子雷达成像图样,在图像分辨率上比国际水平高出一个数量级。中国第一台微波光
- 2017-06-13
- 分享到:
-
中国科学家在乏燃料安全处理技术上取得突破
中新社北京6月8日电 伴随核电发展,反应堆使用过的核燃料(乏燃料)如何处理已成为人们无法回避的难题。中国科学家最新在乏燃料的安全处置方面取得突破。中国科学院8日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 2017-06-09
- 分享到:
-
中国开始研制可重复使用火箭
6月8日,在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一则消息引爆全场:我国已经开始研制可重复使用火箭啦!本文图片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我国运载火箭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
- 2017-06-09
- 分享到:
-
首台光量子计算机未来将秒杀超级计算机
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5月3日在上海亮相,十个超导量子比特纠缠首次成功实现,中国科学家再次站在了创新的前沿。一个世纪前,那场关于上帝到底掷不掷骰子的爱因斯坦-玻尔论战,为人类开启了量子
- 2017-05-03
- 分享到:
-
世界首台光量子计算机在中国诞生
5月3日,中国科学院在上海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在我国诞生。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及其同事陆朝阳、朱晓波等,联合浙江大学教授王浩华研究组,近期在基于
- 2017-05-03
- 分享到:
-
基因医疗将获国家系列政策支持
记者日前获悉,我国将进一步推进基因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并以多项举措推进相关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国内多家企业负责人和研究机构表示,基因检测、基因编辑等技术已进入成熟期,并开始逐渐应用于疾病筛查、癌症治疗
- 2017-04-28
- 分享到:
-
中国科学家率先提出“生物杀菌”新概念
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东方IC 资料不久前,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世界上最具耐药性、最能威胁人类健康的超级细菌列表12强,上榜的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急需开发新型抗生素来应对。这是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发布类似清单
- 2017-04-17
- 分享到: